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我在大学当校长 > 第三百一十九章 校长的大新闻

第三百一十九章 校长的大新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说popo、vovo也要设立企业奖学金,还有1亿人民币的捐赠?”

邓慧点点头,有些奇怪地看着陈灏,这有人来送钱咋还不开心?

“看来是他们收到了苹果的消息,这是有危机感了啊。”陈灏摇摇头,倒不是对这个捐赠不满意,国产ov手机虽然也有钱,但是跟苹果手机比肯定不够看了,1亿人民币拿出来估计是极限了。

没办法,谁让光子屏全球就光华一家。

仅仅看光华半导体一家供应这几大手机厂商,可真不容易。

“校长,您是不乐意吗?”邓慧小心翼翼地看了陈灏一眼。

“你这话说的,谁会嫌钱少?”陈灏瞪了邓慧一眼,叹道,“在这样下去,学校的企业奖学金都要超过其他所有的加一起了。”

想到这个陈灏就有些头疼,上次光华系的几家奖学金还在规划奖学金评选的要求中,这又来了几家……

嘶……一堆企业奖学金加在一起,一学期光是获奖的都能有上百人了。

………………

(先别看,等1点刷新。)

北大元培通识课程体系

1、从开办以来并没建立起来。这也是开办之初并未设想、而至今没有实现、从而影响这一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类似于美国一流文理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但开办了十几年,这个目的并未达到。你在网上可以搜到关于北京大学元培通识教育的许多评论文章,褒贬不一。但一句话,这个实验并不成功。

2、北大元培学院是通识教育为主的,但目前它的培养模式并非自己开设通识教育课程,而是采用的拼盘式通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好有待讨论,但是目前国内的教育环境,很难开设独立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也许就是楼上所说的“实验失败”吧。

所谓的拼盘式通识教育,是说元培学院的学生可以选修北大校内所有的专业课程,因此元培自己不开设通识教育课,但学生们通过自由组合不同院系的专业课,达到通识教育的结果。在大二时会分专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北大内任意专业作为主修方向(当然还保留转方向和修习其他专业课程的权利),也可以选择元培的特色专业:例如PPE(政治、经济与哲学),外国语与外国历史,古生物学、整合科学等,顾名思义,这些专业就是将各个院系的相关课程拼盘起来,作为你的必修课。

本世纪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元培学院探索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有13个年头,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通识教育的院校。而“元培”在这场人才试验中遭遇的意外、挫败、尴尬甚至争议,都充分折射通识之难和通识之痛。

北大元培是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中最早的、也是较为成熟的模式,现在通识教育在各个高校铺开,但目前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不过至少迈出了一步。

3、根据元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生入学后,理论上可以选全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想听什么就听什么,课程学习计划全由自己制定;从大二开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方向,理论上也不受限制。

“精神上的自由,学术上的自由,学习上的自由。”几乎所有学生在进入元培后,第一感受都是“自由”,但紧接着,多数人就会开始“迷茫”。

一名2004年入学的学生就曾在网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抱怨元培的“自由制度”。比如,理应负责辅导学生选课、选专业的“导师制”发挥作用有限,事实上,元培04级的大一新生连一本院系课程计划都拿不到,必须跑去各院系教务部“蹭着看”。

比起这些琐事,选课的自由就成了更大的障碍—全校的课你都能听,但到底听什么。

在北大,本科课程计划主要分为两块:专业课和通选课。一般而言,专业课难度胜过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