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威宁侯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北征

第三百一十七章 北征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人,相公胆子也大着呢。不过又不好说出实情。又酸溜溜道:“怡璇妹妹,你可不知道,相公花心着呢,且不说你的陪嫁丫鬟秋月,老是暗中盯着咱们相公看,南京还有个春花妹妹,哎哟,春花秋月,啧,凑齐了,相公,是不是啊。”

“没有,没有的事。”陈远冷汗涔涔,这个醋坛子,太会联想了。咦,秋月暗中看我做什么?难道我真的很帅?王八之气爆发了?

当然还来不及想,采若又道:“你最好老实点,哼哼。不说了,夜深了,妹妹你们歇息吧,我要去睡觉了。”她说完伸伸懒腰,不容陈远说话,就自顾回房间了。

陈远和蹇怡璇细细说一些朝局的事情,又过了一个时辰才安歇。

第二天清早,迷迷糊糊中,便听官家进来禀报道:“老爷,老爷,锦衣卫都指挥使袁大人来找您!”

袁彬他找自己?

陈远带着疑惑,到了一家叫“客再来”的小酒馆。他当了指挥使后,公务繁忙,所以私下见面都是在这个小酒馆。

袁彬早已早早的等待在那里。见到陈远来,开门见山道:“陈兄,你让我查的事有着落了。”

查的事?陈远先是一怔,什么事,突然想了起来,是让袁彬帮忙查探黎玉义妹妹的事。自己不报希望,几乎都忘了。

“找到当年的知情人了?”

“是的。”袁彬点头道,“经过大半年的查探,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黎玉义的妹妹当年身份特殊,在南京途中就得病死了,黄福就让人埋了。不过当时埋葬她的一个小太监叫小六子,现在在净善房帮忙,同情她的遭遇,就给她特意种上了一棵杨树,以备亲人来找。”

“地点在哪里?”

“据他所说,在江西布政司南昌府的一个叫小元村的地方,我派人按照他说的去寻找,还真有,这是当年她妹妹身上的饰物。”袁彬递给他一块玉佩,玉佩色泽很淡,椭圆形,上面雕有唐三彩,比较奇特。

永乐二年,明朝派大臣李锜出使安南。李锜自恃是大国使臣,傲慢无礼,认为安南“僻在西南,本非华夏,风殊俗异”,视安南为蛮夷。因此太上皇胡季犛作诗称赞安南的人文,认为安南并不比中华差。诗的名字叫:答北人问安南风俗。

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

玉瓮开新酒,金刀斫细鳞。

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安南的文化多半停留在汉唐时期。

陈远细细打量玉佩,同时找到了黎玉义,将这件事告诉了她。

黎玉义看到玉佩,眼眶瞬间红了,从脖子上取下一块玉佩,两块一模一样。果然是自己的妹妹。

“你去哪里?”

“当然是去找我妹妹。”

“我让袁大人派人带你去,你一个人找不到的。”

黎玉义点头同意了,直奔江西而去。

朝堂上,朱棣召集群臣,厉声说:“朕自即位以来,数次派兵平定北方,驱逐残元,敌兵屡败,处境困窘,归顺我大明。然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皇明祖训,不要随意扩张领土,因为得其地不能得其民,朕深以为然。不过,阿鲁台和脱欢,穷途末路来投奔朕,养足了元气又掠夺我大明边境,是可忍,孰不可忍。朕当亲率兵先驻塞外以待之,挫其锐气,诛杀首犯,彻底消灭残元。”

没有了夏元吉、方宾、吴中等人,杨士奇等人知道陛下铁了心,也只能随声附和:“陛下英明。”

朱棣遂令安远候柳升、遂安伯陈英统帅中军,武安候郑亨、保安候孟瑛统帅左哨,阳武候薛禄、新宁伯谭忠统领右哨,左掖由英国公张辅、安平伯李安统领,右掖命成山候王通、兴安伯徐亨统领。并命朱高旭、朱高燧、宁阳候陈懋等做前锋,从甘肃出发,先行攻击鞑靼的西部。

四月,朱棣任命杨溥为华盖殿大学士,补充刘观走后的空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