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扬明 > 第1337章 英烈祠(上)

第1337章 英烈祠(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天一直在配合徐光启,核查近些年在诸多战事中阵亡士卒的名单。

此话一出,户部尚书毕自严也是面露殷切之色,虽然文官出身的他,潜意识里并不想天子这般"重视"武人,但他也深知,眼下大明之所以四海承平,全靠这些悍不畏死的将士卖命。

如此荣耀,是他们该得的。

"倒是有了些进展.."

徐光启的脸上也是涌现了一抹如释重负的笑容,同时自怀中掏出几本大小不一的典籍,递到了二人的手中。

前些天的时候,京师下了一场大雨,已然有些上了年纪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偶感风寒,故而主持营建"忠烈祠"这等大事,便落在了三人的头上。

"呼.."

兵部尚书孙承宗尽量压制心中的激动之情,双手微微有些颤抖的翻开了徐光启递过来的两本典籍,纸张已是有些泛黄,看得出来已然有些年月。

"自太祖于南京建国以来,国朝便于辽东等地修建了不少忠烈祠,但多数是当地豪绅富商亦或者军中将领自行修建。"

"朝廷虽然也于各地修建过忠烈祠,但多为赏赐有功将领亦或者追封文官,对于寻常士卒倒是罕有提及.."

不多时,礼部尚书稍有些颤抖的声音便是在官厅中响起,其眸子也是微微有些失神。

在历史的场合之中,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会将修建"忠烈祠"视为犒赏麾下臣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维持其"含金量",一般只有为国操持多年,历经多朝的老臣才能够享有此等荣耀,受百姓祭祀。

从这个角度出发,天子想要为阵亡将士修建"忠烈祠"的想法无疑会将忠烈祠的"含金量"拉低不少;但若是出现实角度出发,徐光启又觉得天子此举颇为合理。

毕竟当今天子年幼继位,接手的又是一个"内忧外患",随时有可能轰然倒塌的大明。

万历皇帝因为"国本之争"的缘故,常年躲在深宫之中,任由朝廷党争不断,互相倾轧,使得朝局混乱不堪。

同时,东北方向的建州女真迅速崛起,甚至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称霸辽东,公然与大明分庭抗礼。

但就是这样崩坏的局面,却被天子以雷霆手段,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迅速稳固,使得大明重塑,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天子的运筹帷幄,更离不开抛头颅,洒热血的众将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