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扬明 > 第1411章 休养生息

第1411章 休养生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三月初八,晴。

连绵多日的阴雨天气结束之后,京畿之地终是迎来了一个久违的大晴天。

京师内外春意盎然,举家出游踏青的百姓着实不在少数,拥堵在城门附近的行商走卒相比往日都多了不少,正在卖力的吆喝着,希望今日能够多些进项。

位于京师长安街西侧的"方府"官厅之中,年过花甲的内阁首辅方从哲正在下人的帮助下,手忙脚乱的穿戴整齐,准备着待会的"陛见"。

虽然今日不是每逢初一十五要召开的"大朝会",但昨日早些时候,紫禁城中便是传出消息,令内阁首辅方从哲协同一众朝臣,进宫觐见。

虽然尚不清楚天子的真正用意,但老成持重的方从哲却是多少有些猜测,只怕与前两日至京的"靖江秘辛"脱不开干系。

话说回来,前任靖江王朱履祐当真胆大包天,抢了自己侄子的王位也就罢了,就还敢私自委任朝廷命官,并与其沆瀣一气,横征暴敛,强行收取赋税,继而导致了广西当地的瑶民起义。

幸亏广西承平数十年,生活在浔州当地的瑶民百姓已然不似国朝初年那般"叛逆",心中多了些"忠义之心",这才使得"浔州叛乱"有惊无险的结束,否则广西一旦乱起来,才刚刚休整数月有余的国家机器又将开动。

不过好在一切得以顺利解决,再过个一两年,自己也可以从首辅的位置上急流勇退,颐养天年了,方从哲颇为满意的畅想着。

又过了半炷香的功夫,冲着面前的铜镜整理了一番身上有些凌乱的衣衫之后,方从哲便是阔步朝着外间走去。

这几年,随着大明国力日渐鼎盛,内忧外患逐渐被解决之后,倒是逐渐有了国朝初年"万国来朝"的迹象。

就在今年正旦的时候,几名自称为"倭国商人"的海商通过福建巡抚南居益的关系,向朝廷进贡了几面镜子,他曾有缘得见。

相比较自己家中的铜镜,的确异常清晰,被天子称之为"玻璃镜",小心收藏在乾清宫暖阁之中。

区区弹丸小国,竟是拥有如此"神器"?

内阁首辅一边朝着府外踱步,一边有些不满的想着,脸上也涌现了些许若有若思的神色。

近段时间,他每次与天子奏对完毕之后的闲谈中,天子总是会有意无意的提及偏居一隅的"日本国",话语中还夹杂着一抹让自己有些摸不到头脑的憎恶。

这种不加掩饰的憎恶,方从哲只在昔日的"建州女真"身上体会到,除此之外,纵然是与大明分庭抗礼多年的蒙古鞑子亦或者至今仍逗留在澳门,蠢蠢欲动的红夷人和佛郎机人,天子都不曾如此厌恶。

虽然不解天子的这种厌恶来源于哪里,但方从哲却并没有加以"劝阻",反倒是数次予以默认。

早在天启五年,福建"海商"李旦投诚朝廷的时候,大明这些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朝臣便从那些"海盗"的口中得知,原来偏居一隅的"日本"国内竟是藏有诸多银矿和金矿。

其物产之丰富,比同样被太祖朱元璋立为"不征之国"的朝鲜强上无数倍。

更重要的是,自明朝建国以来,大明东南沿岸便常有"倭寇"犯边,尤其是嘉靖年间最为猖狂。

虽然近些年随着"福建水师"的兴起,小规模的"倭寇"逐渐消失不见,但据福建巡抚南居益上奏,麾下船队仍是偶尔能在周边海域发现"日本倭寇"的船只。

也许是大明"武德充沛",也许是众人被大明天子朱由校多年以来的潜移默化所影响,包括内阁首辅方从哲在内的朝臣们,已是愈发不将昔年终日提及的"祖制"放在眼中,原本终日抱着"祖制"所事的腐朽老臣已在不知不觉间被天子排除出中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