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神豪: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 > 第16章 毛巾把儿

第16章 毛巾把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袁寒云哈哈一笑,“世兄,想来你在外久了,不知此地情况,这唱戏也分日场夜场,白天的戏往往在茶楼、书场里,没什么名角儿,大多都是坐科的学生,或者半路下海的票友,是穷人的乐子,几个大子儿就能听一场。”

说罢他觉得烟瘾有点上来了,又不敢抽,端起茶碗喝了几口水,才接着道:“这夜戏呢,自然就是天黑之后,点上数盏气死风灯,把戏园子里照的如同白昼一般,底下是散座,楼上是雅座,一张戏票动辄几块大洋,还有挂绸打赏,那是富贵人取乐的地方。”

虽然他说的热闹,但韩枫兴致缺缺,原因自然是这年头,京戏演员绝大多数都是男人,就连旦角都是男人,韩枫不是什么京戏狂热爱好者,自然提不起什么兴趣来。

可袁寒云继续道:“今天晚上,中和楼,有位上海来的名角儿,叫玉兰春的,是位坤旦,听说生的极美,世兄,咱们去看看如何?”

韩枫批评道:“美不美的,不重要,京戏乃是国粹,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支持,走着,前头带路!”

袁寒云竖起大拇指,心说世兄品性之高不是我这等凡夫俗子可以比拟的,说来这袁寒云也可怜,他大哥是个心机男,一心撺掇老爹当皇帝,还怕他这个弟弟抢了他“太子”的位置,于是整天对其进行暗算迫害。

所以袁寒云从小就没享受过什么兄弟之情,在交情符的作用下,袁寒云是真把韩枫当成了大哥,屁颠屁颠地在前头引路,下楼的时候还很狗腿的扭着头:“世兄,您慢点,留神脚下。”

这一幕简直闪瞎了众人眼睛,跟刚刚在楼上怒斥袁寒云坚决令其戒掉大烟的消息一起传了出去,甚至还有说书先生编成小段儿在书场里说,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自然还是刘顺子跟着,祥子拉车,袁寒云来的时候坐的是一辆马车,这下不肯再坐,于是临时拦了一辆黄包车。

周围一群随从跟着跑,把那车夫吓坏了。

中和楼在大栅栏里头,听来是个茶楼,其实就是戏园子,原来以茶资代替戏票,现在也直接卖戏票。

这个地方很有名,也见证过很多历史发生,在韩枫原来世界的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少帅,就是在这里听梅先生唱的《宇宙锋》,然后副官跑过来告诉他北大营出事了。

这时的京城在韩枫看来很小,只有内城外城,全都在后世的二环以内,连圆明园颐和园那都是郊区中的郊区。

没多大会儿功夫,就到了大栅栏里头中和楼门口,韩枫被乌央乌央的人群惊呆了。

中和楼能容纳一千人左右,这门口至少围了几千人,甭说,都是来看女花旦的。

“这么多人啊。”韩枫不禁感叹。

“要是有更大的角儿来演出,还有比这更热闹的场面呢。”袁寒云见怪不怪。

在这个年代,有的戏迷就跟后世的明星狂热粉丝差不多,还有非京戏名伶不嫁,最后跟相片结婚的。

这个场面还算小的,再过几年,梅兰芳先生到香港演出,香港总督司徒拔,要求警察署全程保护梅兰芳。梅兰芳到达那天,九龙码头人山人海。

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一时间造成港九之间的轮渡停运达数小时之久。

梅兰芳先生在香港的演出相当轰动,前往太平戏院的观众无以计数。当他上演《霸王别姬》时,竟有两三人合坐一个座位的奇景出现。

每次散了戏,都有观众因为拥挤而晕倒。

到后来,戏迷们已经不满足于在戏院看梅兰芳先生。

当他在饭店进餐时,市民从四面八方拥来,转眼间就将饭店围了个水泄不通。

最最离谱的是,在梅先生下榻饭店对面的高约三十米的九层住宅楼上,不少人为占领有利地形从而看到梅先生真容,不顾危险且不听警察劝阻,竟然从外墙上攀援而上。

攀岩大师了属于是。

虽然中和楼一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