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六十年代逛淘宝 > 第 24 章 第二十四章 二十五斤地瓜米

第 24 章 第二十四章 二十五斤地瓜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铁屋村存放资料的管理房,从外表看来并不起眼。但跟隔壁的仓库一样,都是用上好的木料和土石建造,防水防火的能力,应该是铁屋村最好的。

集体仓库的存粮的地方,无论任何时候,粮食都是生命,一旦漏雨失火,都是危及全村人的大事情,再怎么小心防范,都不为过。

明霞本身是一位设计师,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职业习惯地观察此处的设计方案。

虽然日暮西山,但管理房内,有一个罕见的大窗户,让这里的光线并不算差。

房间的四周,是整整齐齐的木头柜子,上了一层暗棕色的漆,从漆色来看,温润有光泽,表面没有灰尘,显然日常打理得仔细。

木头柜子里一叠一叠摆放着不同类别的文件档案。没一本册子,还是使用线装的方式装订。

明霞借着一点太阳余光,看到一个柜子上,贴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字迹端正,不过是明霞能辨认,但无法书写的繁体字。

“一九六六年工分登记册。”

每个柜子,每个资料,都有这种小纸条进行分类标注。其中,有每一年的粮食发放登记册,猪肉发放登记册,更为详细的,还有土地开荒登记,茶山采茶登记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管理者,是一位非常细心认真的人。

见微知著,明霞对铁屋村的这位老会计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更明确以后如何与这位远房的二伯打交道。

明发云从角落的柜子里,找到一本表面泛黄的本子。

明霞在册子放在桌面上时,就看到面上写的汉字。

“铁屋村借粮登记。”

明发云知道明小丫不识字,于是解说道:“咱们村子里,无论是向集体借钱,借粮食,借种子,还是接工具,是有惯例的,首先要经过村子里的批准,然后在我这里登记,还要盖个手印。”

一个村子里,家家户户过日子,总有一些不凑手的地方,缺粮缺钱的情况,都有发生,因此,向村集体借东西,也是有惯例的。

明发云说的操作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明小丫点头表示同意。

“村里订了规矩,每户人家,每次借粮不超过五十斤,等你这五十斤快吃完了,如果还要继续借,就重新登记。”明发云看继续解释道。

这个分量,正合明霞的心意。

她们目前居住的房屋,连睡觉的地方都无法保证卫生干净,屋顶都会漏光,若是囤放太多粮食,哪天天降暴雨,那可就麻烦了。

“向集体借的地瓜米,等到夏收的时候,村里会算过你们的口粮,留够你们吃的,剩下的用来还债。”

明发云一边解释,一边拿起桌子旁边的毛笔,沾了沾砚台上尚未干涸的墨水,在纸张上起了新的一行,写下了明霞这次借粮信息。

明霞扫了一眼,看到明发云写得十分妥当。

时间,地点,经手人,借粮数量种类,归还方法都十分详细地记录下来,让人找不出半点挑剔的地方。

明霞认识字,可明发云不知道,他写完这些内容之后,一字不差地念给明小丫听,确认她明白了里面所有意思,才让她按手印。

就凭着明发云这种一丝不苟的办事风格,难怪会被全村人推选为拿满工分的会计。

等这些手续全都办好了,明发云才带着明霞,往旁边的集体库房走去。

集体库房的钥匙,挂在明发云的腰间。存放粮食的库房,并不只有一间,而是连排的屋子。

这个时候,春耕刚刚结束,仓库里存放的东西不多。

只有在公粮上交和分粮食之前之前,这些屋子才会堆得满满的。

属于集体的地瓜米,就堆放在第一间库房最角落的位置,用一种浅棕色的麻袋子装着,垒在一起。

据明小丫所知,一袋地瓜米是二十五斤。

这种麻袋子,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