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六十年代逛淘宝 > 第 112 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村

第 112 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回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竹编厂的门市店停留很久,大花才恋恋不舍地说离开。她们走远几步之后,那位一直在埋头编织的老大爷,才抬了抬头,看了看她们的背影,又继续低头干活。

明霞她们在新华书店逛的时间不长。此时书籍还远远不到后世那般丰富,明霞扫了一圈,算了算自己手上的钱,只选了一本书。

65年商务印书馆修订重排的第四版《新华字典》,这一版本封面极其简单,在白色的封面上印着图书信息文字,平装本的价格只有八毛钱。

有了这本书,明霞既可以给自己识字认字提供了很好的解释,也可以帮助大花她们开始正式学习汉字。

在书店里,明霞还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小学教材。犹豫了一会儿,明霞决定找其他人问问能不能买到二手教材,如果不能,再考虑买新的。

新买的字典收好,明霞最后带大花和二花去买了光饼,去江尾的巷子吃了鱼丸,便踩着晚霞的红光,回到周国红的住处。

别看这个下午她们来来去去不少地方,但凤城县的实际面积不大,又因为夏天白昼长,夜晚短,天黑得迟,等她们回到周国红家的小院时,天光的余晖依然亮堂。

周国红带夏哲和安磊每天在训练室不待到天黑不回来。周国红离开之前,已经跟明霞交代清楚,并给她一把家门的钥匙。

这把钥匙,其实是周国红给二花准备的,明天明霞带大花回铁屋村后,这把钥匙会直接交给二花。相似的钥匙,夏哲和安磊也各有一把,周国红也不介意二花年龄小,直接准备了一把。

一根棉质的红绳,穿过钥匙孔,打了一个死结,长度能恰到好处的挂在二花的脖子上,并能够很轻松的摘脱。

晚上多吃得清淡,周国红下午离开前,请明霞帮忙下一锅地瓜稀饭。

浅浅的大米,切成丝条的地瓜,混煮出清爽可口的稀饭,配上一小碟腌制的黄瓜条,沾着白醋的小虾皮,在这炎炎夏日里,安抚住因炎热而感到焦躁的胃口。

明霞回来的时候,恰好停靠在河边的乌篷船,有渔夫在卖晒好的黄瓜鱼咸鱼干,便称了五只。野生的黄瓜鱼在以后是珍贵的海产,这种晒干之后还有巴掌宽的黄瓜鱼咸鱼干,放到未来几十年,基本上就是一被捕捞就被熟客预定走了,根本不可能奢侈地做成咸鱼干。那时候市面上所有的黄瓜鱼咸鱼干材料都来自于人工养殖的黄瓜鱼。

咸鱼干切成指头粗的小块,架在煮稀饭的锅里一起蒸,就是一份极好的夏日配菜了。咸香富有嚼劲的鱼肉,对流了一整天汗的人们来说,本能地喜欢。

周国红他们回来的时候,盛好的地瓜稀饭恰好温凉,可以准备开饭了。

不过,他们可不是空手而归,夏哲和安磊两个人合抱一个模样类似大冬瓜似的浅色西瓜,吆喝着进屋。

铁屋村的村民极少把土地用来种植这种不能填饱肚子,又占地方的“不实用”瓜果,因此大花和二花这两个山里长大的孩子,倒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大西瓜。

她们好奇地围着那个她们从未见过的大西瓜,巴眨着眼睛听大人们说话。

“我们单位里一位大姐的老家村子里有一片西瓜田,说是沙地的西瓜,特别甜,我就抱一个回来了。”周国红从放脸盆架子旁的挂钩上取下自己的毛巾,畅快洗了一把冷水脸,说道。

“这西瓜太大了,有二十斤往上数吧?”明霞蹲下来,拍了拍西瓜,大西瓜用特别有劲的“咚咚咚”声音回应着,“声音不错,应该很熟,很甜。”

这种大块头的山地西瓜,在未来几十年后的市场上,已经非常罕见了。优良的西瓜品种层出不穷,大多数人更钟爱十多斤重的中型瓜,而不是这种不耐储存,容易起沙瓢的老品种。

“快三十斤了,”周国红从厨房里找了一把刀子,比划着准备把这个大瓜对半剖了,“我也不会挑,想着咱们人多,反正挑个最大的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