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六十年代逛淘宝 > 第 115 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瓜果换点东西

第 115 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瓜果换点东西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天天色还没大亮,明霞把昨晚已经打包好竹筐跳起来,一步一步小心地走下山。

如果说明霞这段时间多了那些技能,不得不说挑担这个本事。

单纯人力运输来说,在无法使用圆轮推车的情况下,扁担挑两边,是比较省力,并搬运物资最多的方式。

扁担改变了人体受力的位置,让腰部承受重量减轻,同时,物体向下震动的力气会被弯曲的扁担缓冲,作用在肩膀上的力气就小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省力,是指在同等重量下。

双肩竹篓不见得比使用扁担挑货轻松,但搬运的东西也少了大半。

像铁屋村这样的乡下地头,使用扁担几乎是每一个成年人必备的本事。铁屋村这个地方,之所以处于一个极封闭的状态,正是因为通往白山镇最近的道路,有连挑担都难过的天险,只能靠背负这种更稳妥的方式把东西运出去。

若是选择其他路径,去白山镇要绕一大圈,时间多花两倍。

不过,从明霞的观点看,铁屋村的人习惯了祖先留下的老路,但这个村子未来的方向并不在白山镇那边。显而易见,伐木场那儿有道路直接通往县城,而从铁屋村往那个方向,并不用经过天险。

明霞所经历的未来告诉她,铁屋村通往白山镇的老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政府基建推进,在改革开放之后就会被荒废,而往伐木场的方向,才是铁屋村通往外面世界的出口。

不过,眼下来说,铁屋村的封闭状态对这里生活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其他暂且不提,如果明霞现在生活在靠近凤城县的乡村,就算有钱去虚拟购物平台买种子,也没地方种。

按照现在的政策,所有土地归集体所有,每家每户只有一块面积不大的自留地。虽然这样,大部分的农家小院想要在房前屋后弄点地方出来种些茄子豆角,还是能挤出点空间。

铁屋村的许多村民,就是这样给自家种菜的,反正村里也没什么外人进来,谁也不会管。

说白点,让打击办的工作人员跋山涉水跑到铁屋村来,他们光听这路程,也不愿意搭理了。

但若是在距离县城比较近的村子,那就是重点针对的对象。县城里的打击办去村子里,也就搭车十几分钟的路程,所以大队干部有压力,都会主动去铲除每家每户的“资本主义小尾巴”。

正是这个因素存在,明霞才决定这几年时间,宁愿窝在这穷山沟里,踏踏实实种田,等某些风波过去之后,再离开这里。

而明霞开始尝试学习用扁担搬运东西,还是在夏收的时候。要把稻谷搬去打谷场,背篓的效率太低了,她尝试着用了一下扁担,然后惊讶的发现,虚拟购物平台计算劳动值的时候,扁担挑稻谷可比背竹篓运输高多了。

扁担要想使得稳,货物担得多,是需要一下使力的技巧。

扁担挑物,要找到物品挂的最适合位置,通常前面的物体靠近身体一些,后面的重物距离身体稍远,同时,尽量做到扁担两边货物重量一致。

重心要低,步伐要碎,还要选个好扁担。

学习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使用扁担的窍门上,明小丫身体的经验没法给明霞太多帮助。明小丫一直都使用不惯扁担,以前给游家挑水,宁可多跑几趟,提水回去,也没用扁担挑水。

就算挑担不容易,可明霞也得花心思下大力气把这件事情弄明白。

先别说挑担能每次更省力地多拿大半的东西,就说虚拟购物平台里给出的双倍积分,明霞也不能把这项技能白白放过。

说起来,以前看人田间地头挑着扁担一晃一晃,太过寻常不起眼,却没想到,要让身体和扁担,以及两端的货物保持住一个稳定的状态,尽量轻松自如,也花费了明霞不少功夫。

在夏收的时候,明霞只能做到做到在比较平坦的地方挑担一些稍微轻的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