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六十年代逛淘宝 > 第 122 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这个年代的火锅

第 122 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这个年代的火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初冬的夜晚来临得很快。

下午,夏哲,安磊和二花出门上课,周国红去体育局上班,明霞则与大花一起准备今天晚上吃火锅的材料。

这个年代吃火锅,没有随处可以买到的肥羊肥牛切片,也没有品类丰富的火锅丸子,至于处理好的肠血,脑花,毛肚更是难寻。

不过,火锅最大的优势不就是七拼八凑,有什么材料就下什么吗?

找不到肥牛肥羊切片的肉,干脆就吃海鲜锅,反正口味清淡的凤城县想找到一把红辣椒都困难,不如干脆就鲜到底。

下午,江边停船的渔民准备回村了,海货虽然没有早上新鲜,但也能淘到不少好东西。

吐了沙子的青蛤,花蛤,正好增加汤底的鲜甜,像火箭筒一样的鱿鱼是下火锅的佳品,个头稍小的小斑节虾虽然不若早上新鲜,但剥成虾仁,又是一份好料。

除此之外,物美价廉的小海鲜,还有紫黑色的淡菜,也就是青口贝,个头小肉结实的菜鲟,以及软乎乎的水电鱼。

每样挑选两斤,今晚的主菜就算备齐了。

找不到火锅料,街尾的鱼丸是比超市火锅料更是优质的食材,除了鱼肉,淀粉和调料,没有任何看不懂名称的添加剂。

至于素菜,凤城县冬季的蔬菜反而比夏季更好买,明霞在农贸市场看到大把的新鲜茼蒿菜,和小白菜,正是下火锅的绝配。除此之外,明霞还买到了芋头,土豆和豆腐。

主食的话,周国红家里还有一袋亲戚送给她的红薯粉丝,足够吃了。

这么一合计,六十年代的火锅可不是啥都吃不到的可怜餐,而是一顿很亲民的海鲜火锅大餐了。

食材买好,在家洗净摆盘摆盘,端出周国红中午找出的紫铜炭烧火锅炉,明霞刚把炭火烧热,周国红就带着三个满身热汗的孩子回来了。

看着摆满圆桌的食材摆盘,周国红和三个孩子都忍不住“呜哇”一声。

紫铜的烧炭火锅炉,中间有一个像大炮筒一样的装置,木炭就是放在中间这里燃烧加热,而炮筒外围一圈的圆环则是加水煮锅的地方。因为是烧炭,所以为了安全,一定要在通风透气的地方。

等炭火烧旺了,门窗也全部打开,炭火燃烧的烟火气和清水沸腾的蒸汽融合在一起,把围坐在桌子旁的每个人的脸,映照得红润精神。

葱姜蒜下锅煮味,青蛤花蛤下锅煮鲜,接二连三,煮一份吃一份。

火锅与中午的竹筒饭不同,材料原汁原味,混杂在一锅里煮,汤汁越来越入味,后面下的蔬菜也能饱饱地吸收锅里的海鲜汤。

火锅吃得就是一个热络和气氛,不需要珍馐美馔,吃得热乎乎红光满面才够劲。

这顿火锅吃完,孩子们都心满意足地拍着肚皮,洗漱入睡了。

明霞和周国红向来说话合拍,入夜吹一吹凉风,又弄了点果脯零食,茶话深夜才各自回房入睡。

明霞在县城里住一天是惯例,第二天她就要和大花回铁屋村。

这一趟离开,至少有四五个月见不到二花,明霞难免忧虑挂念,但鞭长莫及,只能将这只翅膀尚未长全的雏鸟交给她的引路人手里,希望她靠着自己的努力,长出丰满的羽翼,振翅高飞到自己也未必能够企及的天空。

回到铁屋村之后,天气越来越冷,因为入冬之前她们一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所以这个冬季并没有那么难熬。

比起清爽的秋天和微暖的春天,南方冬天湿冷的空气,也不那么让人觉得愉快。

经历了前面三个季度的种植和生产,乡村里的农家与其他动植物一样,进入了整修和恢复的时间,集体大队里组织的生产劳动次数不多,主要是整地修路,堆肥搭建之类的工作,这些事务基本上村子里的壮劳力上场也是足够,还轮不到明霞出工。

天气晴朗的时候去铁屋村,明霞都会看到铁屋村的村民搬着板凳在阳光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