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三国策 > 第四十七章 北上大计

第四十七章 北上大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孙策遣张纮持方物北上,求请杨州牧,以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再以强兵攻取江淮之地,从而形成东、北两面夹击豫章之态势,看似在不轻意间,孙策已为下一步与我开战作好了准备,我若无计应对,等待的结局就将和现在的袁术一样。

先时隐隐中我也有所察觉孙策不会舍我不顾,容我在豫章大施拳脚,并阻碍其西攻刘表之江夏,现在听得徐庶、刘晔这一番分析,我的心头更是感到了压力重重,诸侯争霸,你死我活,看来要在这乱世生存下去,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见我脸上神色忽喜忽忧,阴睛不定,徐庶道:“唯今之计,对外当效远交近攻之计,北结曹操、出兵北伐为上,对内当以移民拓荒、广积粮草、施布恩泽、坚定民心为主,如此而行可为万全之策。”

刘晔道:“元直所言极是。今曹操挟天子于许都,奉诏谕征讨袁术,吕布、孙策皆随之,此为强势,不可直面争锋耳,我等若要有所而为,当效仿孙策,遣一善言得当之人,北往许都谋结盟事。曹操据兖、豫、青诸州,宛城张绣为其大患,曹操谋略久矣,却连为张绣、刘表结盟挫败,我若能许以南击刘表,牵制荆州之军北援,操必应之,更何况,这江东之地若是皆归了孙策,曹操也不会乐意的。”

我大喜道:“何人可为此任?”

刘晔道:“以履历、声望论当由子鱼北往为佳。”

徐庶又道:“乱世求存之法则,一味征戳,固不可取,然仁慈过甚,亦无以自保。孙策既求请扬州牧,必配合曹操兴兵北攻江淮,夺袁术淮南之地以扩声势,术虽带甲数十万,然北遭曹操、吕布疾攻,南又有孙策掠地,兼其平素荒淫无道,民多怨言,众叛亲离之下,败亡之日不远矣。我等若伐,当是时也,惜我军疲战方回,士方归家又驱上阵,恐无战心,且府仓之内军粮不济,番阳之东孙策又陈兵虎视,仓促之间遣全师渡江攻皖城已不可矣。”

话到此处,徐庶之意我已了然大半,我笑道:“今子扬、元直纵论时势,比之堂上,擒将户内,拔城于荣俎之间,毁冲于坐席之上,昔苏秦、张仪亦不过如此。那袁术既败,余众无投他处,必西奔庐江,我可遣一得力之将,率一支精锐之师,行舟楫于长江巢湖之上,伺机袭术众,如此可尽破之!”

话甫出口,我脑海中倏的有一威猛熟悉的身影闪过,若是此人为将,当无虞也。

徐庶摆手笑道:“宠帅且休言,我等三人各自写于手内,看同也不同。”

刘晔在一旁忙叫过亲卫,教取了笔砚来,先暗自写了,然后交与徐庶,待徐庶写完,最后转到我手中,我以袖遮掩一笔挥就,三人移近各出掌中之字,互相观看,皆大笑伏地。原来徐庶掌中是一个“甘”字,刘晔手心是“兴霸”二个字,而我的掌心又是一个“锦”字。

虽然字有不同,但意思却明白无误,能担此重任者,非甘宁莫属。

我道:“既我等三人所见相同,更无疑矣,幸勿漏泄。”

徐庶会意一笑,道:“此乃存亡之大事,我等心知,岂有漏泄之理,只是宠帅这一个锦字,莫不是想让甘宁重树”锦帆“之名?”

徐庶心思缜密,我的心思瞒不过他,我笑道:“元直之智世无及也,当真是一点即透,瞒你不能。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博,弥耳俯伏,圣有将动,必有愚色。豫章多孙策、刘勋之坐探,兴霸若誓师北伐,则刘勋孙策必先知有备,如此则于战不利也,有道是兵不厌诈,若锦帆重现江上,凭舟楫之利纵横江淮水域,敌见信于甘宁复叛不疑也。”

徐庶道:“十月岁熟,豫章之南虽遭战乱,致田地绝收,不过番阳、上缭、海昏年景渐好,且屯田措施得力,以三地之丰谷,支撑一军当无问题,到时我们出兵北伐,与甘宁相合,必操胜券。”

的确如徐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