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新三国策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少年诸葛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少年诸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此危言耸听,该当何罪!”正这时,一个肥头大耳穿着锦袍皮裘的学子从一颗树后跳出来,指着诸葛亮和杨虑两人说道。

诸葛亮转头看去,冷冷一笑道:“送殡,早料到你这卑劣无耻之徒在后面窃听了,方才我说的话你尽可以到处去宣扬,看看有谁会信你。”

这个“送殡”真名叫宋宾,是襄阳书院副授课主席宋忠的儿子,凭着老子的名望,宋宾不需要经过任何的举荐考核就进入了书院就读,与饱读诗书的宋忠相反,自小娇小惯养的宋宾除了看见诗文和美貌的女孩子眼发花外,看上去大腹便便装的却全是草包。

宋宾脸上一阵羞怒,从诸葛亮的口型中他能猜得诸葛亮话语中的嘲讽,的确,他实应该再在树后等上一阵,这样早早的跳出来并不能抓住诸葛亮的也许把柄。

“你——,你适才说了襄河解冻的变化?”宋宾怒道。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这河水是封是解,都在乎天意,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宋宾一时语塞,凭他那个油光发亮的脑子又怎可能是诸葛亮的对手,仅交锋了几句,便败下阵来。

“你危言耸听,我要到父亲那里告你!”宋宾忿忿的一边后退,一边说道。

“请便!”诸葛亮施施然一挥手,露出一段白藕般光洁的手臂,他轻轻用手整了整束带,显得是那样的从容不迫。

“孔明,这宋宾若是真告到宋忠那里,事情可就闹大了,说不定书院逼于压力,会将你开除学籍!”杨虑担忧道。

在襄阳书院众授课学士中,分为二派,一派是以宋忠、綦毋闿、隗禧为首的三辅流亡派,另一派是以司马徽、黄承彦、颖容为首的襄阳土著派,这二派的观点大相径庭,宋綦等人主张以礼治世,以经载道,大力宣扬儒学中的三纲五常之说,不主张学生参与到对时局的讨论之中;而司马徽、黄承彦则偏重学以致用,主张学生努力抓住发挥自己学识的机会,也就是辅助明主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

这两种观点的激烈碰撞不可避免的在书院中引发了争论。

诸葛亮是司马徽的学生,还曾多次求问于司马徽的好友庞德公,他们的这些思想对于年少的诸葛亮影响甚大。

“其实留不留在这个书院,对于我来说,已不重要了,若是真的开除的话,我正好可以逍遥自在,纵情山水,乐得清闲!”诸葛亮道。

“不过,高宠与我有叔父被杀之仇,加之刘荆州与我有恩,这一次说不得也要帮上一把。”诸葛亮顿了顿,若有所思的喃喃自语道。

书院西席,名士宋忠满面怒容,对着不争气落败的儿子,足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恼怒。

“宾儿,那诸葛亮真的说了对州牧大人不利的话!”宋忠问道。

“千真万确,绝对没有话,那诸葛亮还说这荆州的天要变了呢!”宋宾低着头,喃喃道。

“变天——!”宋忠脸色一变。

“是的,没错,那诸葛亮就是说的变天!”面色惶惶的宋宾象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死命的叫嚷道。

“好——,这一次我倒要看看司马徽、黄承彦还有什么话说!”宋忠大声道。

建安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名贯三楚的襄阳书院第一次就一个学生的去留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

“单以一句话就判定一个学生的品性,未免太武断了吧!”司马徽一皱眉,道。

一向淡泊名利的他对于宋忠动不动就拿大帽子压人的举动很是反感,诸葛亮聪明机智,是司马徽最中意的学生,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少年若是毁了,那岂不可惜!

“司马先生的意思是说,这天应该变吗,莫非司马先生忘记了,自己是在食谁家的俸禄!”与宋忠一向站在同一立场的綦毋闿跳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