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却道蓬莱月下逢 > 第 81 章 鬼手与鬼头刀(七)

第 81 章 鬼手与鬼头刀(七)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够……”鬼头刀抖索着牙齿,轻喃,“还不够……”

脸庞、脖子、手臂,间歇冒起一缕缕袅袅白烟。他双目痴怔,望一眼顶上那团清莹波光,咬牙奋而起身,腾空化形,一抹青光拢着原形,绕过山川,直冲茂密山林而去!

血沫漂至一方石壁,壁面磷光一闪。

待鬼头刀走远,水府一角,飘飘袅袅,升起一丝白光。那白光落地,化作人形。神清气茂,举止儒雅,他用手指捂了捂口鼻,皱眉一瞥倒地的尸骸,心头涌上一丝歉疚,但那闪现的情绪也仅仅是一瞬而已。

冷峻眸光扫过那面方才现出异象的石壁。石浮雕摹刻佛、道故事。依右往左,分别是佛家的三身佛,即应身、报身、法身。

报身一图,佛祖背部朝西,现身为诸菩萨说法,聆听佛法者众。夕阳西下,佛祖面目不清,但见头顶佛光,行态圆满福态,体型高大。

应身图,壁面宏大,花鸟鱼虫,六界众生,皆罗列其中。佛祖化众生形,体悟众生难,现身说法。佛祖伫立欠身,眉如弯月,目光慈祥,行合什礼,似与众生相谈。法身一图,却未曾见到。赑屃也不奇怪,法身不现,存于众生心中,难以描摹想象。

旁注隋代《金光明经玄义》节选,有关“三般若”,是曰:一实相般若谓本觉之体,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二观照般若谓观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无相,名为观照,即一切智也;三方便般若方便犹善巧也,谓方便之德,非寂而寂,善巧分别诸法,名为方便,即道种智也。

“观照般若”是报身佛境界。赑屃沉思片刻,伸手触碰报身佛一图,石壁坚硬,内部并未空置。眉峰微蹙,赑屃有些疑惑。再观旁边道教浮雕,先是阴阳两仪,伏羲八卦,再是三清道像,后是道教信众百态,持书作揖、拂尘轻扫、盘坐默诵、腾跃指剑……

阴阳两仪、伏羲八卦、三清道像,旁注《道德经》名言,中有缺失,一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二书: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教信众浮雕旁,则镌刻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六微旨。全篇镌刻,长篇累牍,曾害得起了一时兴趣的鬼头刀头痛欲裂,烦不甚烦。赑屃却恍若不觉,逐字逐句,耐心阅览。

目至“敢问欲修长生之道,何所禁忌”一句,赑屃眸光清亮,抚摸长生二字,光华隐约。眸光下行,文曰:“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於天。”

其余字体在赑屃看来已不甚明晰,唯有“长生”、“积善”、“感神明”几字不断浮现脑海。文后添墨草书:“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

赑屃慨叹,前人积善,尊道贵德,贵生济世,借长生求仙谆谆告诫,勤恳教化,生怕将壁中珍宝错付恶人,然则,神魔消亡,众生品性黑白难分。何谓修道积德,何谓功行圆满?何谓善?何以感神明?

一壁教诲,浅薄无力,愚弄众生。

赑屃此时心生桀骜,气色不显。注目那句草书,他轻轻摇了摇头:看来,须等到黄昏时刻……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