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朕为将军挽红妆 > 第四十一章 烽烟起

第四十一章 烽烟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京都的太子爷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愤愤不平之时,北地边境突变横生。

渭河以北,潼关以西,是关中北部。由于由南向北降雨渐少,植被渐疏,百姓多聚居在乡间里闾,旷野外多呈现一片荒芜、苍凉之景。

天上点着几颗朗星,仿佛老天斜睁着眼睥睨人间。北地郡巡防边境的斥候着甲策马,穿过稀稀落落、高矮不一的土垣时,金色朝阳徐徐升起,万千光芒给离离枯草镀上一层金边,荒野之地也显得明媚可爱起来。

巡边到泾水的支流边上,为了与大苦河做区分,北地人称这条河流为小苦河,斥候放慢马速,下马,走过干涸的河岸,掬起一捧水洗了洗脸,当他准备给水囊装满水,不经意抬起头时,发现前方平原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闪动。

似乎连大地也震动起来。

他警惕地起身,将手搭在眉檐上,努力看去——

一道灰色的烟尘绵延如线,从天际滚来,那是由数不清的马蹄践踏而起的,马背上是身披着兽皮结做的衣服、头戴尖顶毡帽的羌胡人,他们背上背着的弓箭箭簇反射着朝阳。军中如一片阴云笼罩在士卒头顶上的,是一面面镶黑边的紫纹兽旗。

“羌胡,右贤王!”

斥候一阵慌乱,连水囊都忘了带,连滚带爬回到马背上,全力策马,回军营报信。

京都第一片秋叶飘落之时,北地羌胡入境、袭击北地郡的边县——长野县的急报传入朝堂。

羌胡的右贤王带领数万马上控弦之士,越过泾水支流,直袭长野县,来势凶猛,守城的士兵力战不低,只得败退。羌胡不仅将粮食器具、牛羊马匹等物抢夺一空,掳走数千百姓,更是斩杀县丞、县尉,将首级悬于官廨,最后,放归几个俘虏回楚国传信,声称要楚国上贡年赋,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盐铁若干。

朝堂上的气氛有些压抑。

大楚与羌胡之间的恩怨,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北地十万火急的军情一到,萧瞻就召集群臣,紧急召开朝会,商讨应敌之策。

而在羌胡的问题上,大楚朝堂一如既往,分成了主战和主和两派。

主战派多为武将,主和派多是世族显贵。双方各执己见,争得难解难分。

主战派以江都王为首:“羌胡犹如附于皮上的藓疾,只会越养越多,不可不除!如若今日答应了羌胡的要求,虽然能获得短时内的安稳,可时间一长,羌胡势必仗着兵强马壮,胃口大开,价码愈开愈高,逐步将我楚国蚕食!而我楚国无论是北境还是西南,各自拥兵数十万,唯有与羌胡一战,打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之不敢再犯我边域,才是长远之计!”

主和派以大司农屠安民为首:“殿下,打一场仗需要耗费的钱粮数以百万计,我朝自太祖开国以来,每每与羌胡相拒于天水、安定、北地、上郡等地,战事年年起,朝廷年年派兵驻防,花钱如流水,却犹如用巨石打苍蝇,收效甚微!今年,朝中先有临川赈济水灾,后有陛下修建七星阁,少府入不敷出,只能将大司农府的钱粮挪用过去,如今再和羌胡打上一场,只怕,国库就此空虚啊。”

江都王的一番话激得不少臣工血脉贲张,大楚以武定国,以仁孝治国,讲究外儒内法,乃中原的礼仪之邦,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没人愿意对异族低声下气,摇尾乞怜。更何况,羌胡虽然占一时上风,朝中尚有江都王、靖宁侯等能征善战的将领,究竟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但是大司农的话也是实情,一番话令诸如少府令等文官心有戚戚。

少府负责管理皇室的钱财,大司农府则负责管理全国各郡县上缴的赋税,相当于户部。就在前段时间,扬州临川郡发生水灾,临川郡下辖数县受害,朝廷专门派江都王去赈灾,数日前方回。

大司农一番陈情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