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朕为将军挽红妆 > 第一百一十七章 税收与危机

第一百一十七章 税收与危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提起成楹,萧瞻心里小小刺痛了一下,他面上保持着如常:“母亲说到哪里去了,这能一样吗?”

皇后劝道:“我知道你不喜欢陆氏,厌恶她用卑劣的手段上位,可事情已然过去,陆氏一直规行矩步,克己复礼,没犯过什么错儿,为何不能给她一个机会?”

太子爷心底冷笑,这要是犯了错儿,含光殿早就没她一席之地了。

至于机会,未得名分时便挖空了心思往上爬,真让她得了势,指不定闯出什么弥天大祸来。

这些事情跟老娘说也没意思,皇后只看到陆氏的好。

于是太子爷拍板定论:“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儿还有政务要处理,先告辞了,母后。”

这话不是托辞,他真的有事情要忙。

今年是个多事之年,一向好逸恶劳的太子爷,即使有丞相的助力,也不得不殚精竭虑,狂抓政事,只求国家能平稳过渡。

朝廷目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穷。

去年北境一战,确实将国库打空了。后续还有将士的丧葬,抚恤,嘉奖,战乱流民的迁徙,定居等事宜,一件一件,都是耗银钱的事儿,更别提益州江都王那里,还有战事搁置着。

太子爷挖空脑袋,节俭令也颁下去了,执行力度如何不得而知,从效果上看,收效甚微。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京都贵族们十几代下来,就这喜好奢华的风气,一时之间难以更改。明面上响应朝廷的政令,勤俭节约,背地里,朝廷看不到的地方,照样日日挥土如金。

太子爷召集群臣,大议了五六次,询问生财之道,吵吵嚷嚷好几天,有人提出,不如增加一成田赋税。

太子殿下的眼皮狂跳。

一成税收,听着不多,加诸到每户百姓身上,担子可就重了。

大楚的赋税制度,以土地税为主,商税为辅。土地税主要包括户税和丁税,商税主要包括市税。由于大楚不和北面的羌胡做生意,因此是没有关税的,西南六部蛮夷名义上臣服楚国的管理,更没有关税这一说。

其中,田赋的税率还是比较低的,十五税一,但架不住另有名目繁多的工商和山海杂税。在《田律》中,丁税,又称为人头税,以人丁为收税依据,就划分出“算赋”,“口赋”,“更赋”等众多类型。比如算赋,楚律规定,民十五至五十六岁,每个人都要出算赋钱,一百二十钱为一算,商人及奴婢的算赋钱加倍。口赋是则未成丁的少年人的人头税,民三岁到十四岁,每人每年出口赋二十三钱。楚律规定,民二十岁的时候,开始服徭役,到五十五岁免除,不服役的可以一个月出钱二千,这就是更赋。此外,还有户赋,即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对于商人手中的银钱和货物,还会征收“算缗钱”,比如车船老板,就会征收“算车钱”,对牛羊等牲畜,还会征收畜牲税。更多的,则是暗里包含在官营盐铁中的盐铁税,大部分百姓被收了税都不知道,由着朝廷薅羊毛。

征税的提议,被太子爷迅速否决。

他心里十分清楚,薅羊毛得有度,不能把羊薅急眼了,跳起来会咬人。增加税收固然能解燃眉之急,可无异于杀鸡取卵,眼下是安稳了,百姓却会怨声载道,社会就会动荡,这样一来,问题可就闹大了。

太子爷一度十分疑惑:“按照这种税收程度,朝廷应该挺有钱的啊,不说仓库廪实,可也不至于打一场仗,就捉襟见肘吧?”

大司农委屈:“殿下,老臣只有两只眼睛,两双手,管着各种收支调度,却没办法无时无刻,盯着银钱的去向啊。”

不消说了,太子爷心里明白了,大司农虽然管着天下钱粮,可他压根儿说不清楚,钱财都上哪儿去了。

费用单子开出来,明面上瞅着都没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