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朕为将军挽红妆 > 第二百六十章 流民啊流民

第二百六十章 流民啊流民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黄河改道,是指黄河抛弃原有的河床不用,横冲直撞,自行冲刷出一片新的河床,注入东海,破坏力之大,远胜水患数倍。

大楚的九州排个倒霉名次,兖州绝对榜上有名。

黄河改道这种事情,数百年也难遇上一回,全看老天爷给不给脸。前段时间,兖州才被黄河的凌迅淹过一回,转过头来,老天就甩了兖州一个大巴掌,直接改道了!成楹从北边传来的消息得知,黄河改道是半月前的事情,沿线的数个郡县,或多或少,都受到牵连,严重的地方整个县城垮得一塌糊涂,淹死的人畜不计其数。

而黄河的下游,有一段要从青州境内穿过,这一改道,曲折的河床直接在青州境内龙飞凤舞,把青州也画得一团糟。

刺史府中,成楹瞅着辖下大小官吏们,连句“朝廷为之奈何”都不想问。

想想也知道,朝廷根本没有办法解决黄河之患。

这是天灾!

在自然之力面前,弱小的人类,与蚍蜉无异。

朝廷现在穷成了一包烂草,上下官员,贪污成风,皇帝脑子里只装了修仙一件事儿,每每遇到天灾地殃,首先想到的不是救治百姓,而是躲进道观中祈福,祈求上苍庇佑。

结果老天爷从不给皇帝好脸色,不仅不给脸,还啪啪打脸。

有人暗自庆兴:“幸好黄河没有流经徐州,改道也没改道改到徐州来。”

成楹瞟了眼说这话的人,是个曹掾,她暗暗摇头,只把徐州西方薛郡的郡守,和主管徐州大小户曹的王全叫过来:“在下邳郡和薛郡准备粥棚,安排官吏,分批次接纳兖、青两州的流民入境。”

两人应声而去,之前庆幸的那人不说话了。

所有人都很清楚,徐州和兖、青挨得太近,下邳郡的北边直接和这两州接壤,西边的薛郡,更是和兖、荆靠在一起。

如今,兖州、青州出现黄河之患,流民遍地,百姓食不果腹,粮食丰沛的徐州,难道能独善其身?

民以食为天,在朝廷置之不理的情况下,兖、青二州的流民,迟早会涌入徐州来!

倒不如早早做好准备,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指不定出什么大乱子。

成楹、王全连夜和诸户曹们,核算了徐州城内的粮食储备,王全不无兴奋道:“城中目前的余粮,可供徐州城的军民们食用三载,若是节省些,吃上四年也可以!现在是四五月份,等今年的秋收下来后,粮食只会更多!”

成楹心里一阵宽慰,有粮就好啊,有粮心里才不会慌,粮食就是人心。兵荒马乱的时节,这是比什么金银珠宝都更珍贵的东西。

徐州城里现在粮食充沛,真得好好谢谢胥永元,这人虽然脑子一抽要造反,但他这些年的下邳郡守真没白当,农事一点没落下,民力一点不浪费,该修路修路,该架桥架桥。有徐州这么块宝地在,也难怪他会起了造反的心思,一看朝廷好像不行了,立马蹦跶起来了。

“今年的农事更不能耽误,徐州除了水利等要紧之事,其他工事一应停止,官吏们不许私自向百姓们征税,豪强们的田租也不能涨。”

几个下吏谨遵成楹的吩咐,退下办事。自从成楹拔除了胥永元,又在徐州豪强面前打压了几个不听话的典型,诸豪强们纷纷有所收敛,不敢触她的霉头,是以政令的推行,一直畅通无阻。

有人小声问:“那东海郡造仙船的事情怎么办?”

成楹想了想:“先造着吧。造个十来艘就够了,不必投入过多民力。”本来,按照成楹的意思,兖、青两州都变成那副德行,还造个屁的船,修个屁的仙,但是皇帝陛下还好端端待在京都呢,她可不敢明目张胆拒遵上令,只能偷偷用点伎俩,先拖着再说,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这事儿拖没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