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朕为将军挽红妆 > 第三百四十七章 土地都去哪儿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土地都去哪儿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四月份到七月份,成楹一直忙着收复兖州各郡县,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需要她将兵赶到,除了流寇严重泛滥的地区,其他地方,基本上全靠传檄而定。一来,欲速则不达,大军经过长期征伐,全体将士疲惫不堪,需要休息。

二来,成楹手中并没有这么多的兵力,虽然已经大力收编流寇,军队数量有所增长,但手里真正能使用的军队,不过数万人,这点人手一分散,撒入兖州,那就跟没有差不多,根本无法控制偌大一个州郡。真正能控制兖州的,还是当地的豪强地头蛇。

对付这些人,萧瞻的办法是连哄带骗,大力拉拢,许下承诺,献土换爵。

他老早就颁布了一条政令:“不论出身,不计较从前的是非功过,凡是带着地盘来投靠朕的,至少许一个伯爵之位。”

这条政令好使吗?好使,也不好使。

好使是因为,对那些小的县城有一定掌控之力的人,无论是当地的豪强还是流寇,都很乐意到萧瞻手里换一个爵位,因此边边角角的小郡县,收复得极快。

不好使是因为,那些盘踞在郡中的大豪强,还在掂量北楚皇帝这句话的含金量。

倒不是说萧瞻说话不算话,会翻脸不认人,拿了土地,掉转头来却吞了他们的爵位,他们只是在考虑,献出土地、拿到爵位之后,事态会怎么发展。

北楚皇帝真的会让他们的宗族,继续壮大下去吗?

毕竟这位,当初可是对关中豪强动过手的!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但如果不投靠北楚皇帝,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难不成投靠流寇渠帅?流寇们最恨豪强,这不是送死么。

有些家族想到南边的两个皇帝,南楚皇帝萧荀和扬国皇帝王舜。

他们倒是没做出什么打压豪强的举动,甚至对治下的豪大家颇为礼遇,奉为上宾。诸如南楚皇帝萧荀,就娶了蜀中大户季氏的女儿当皇后,还将季氏家主任命为御史大夫。而王舜,对扬州的陆、王、张、步等家族也十分友好,每个家族都有子弟在王舜的朝廷中为官,各家还能掌管私兵。

看,在这俩朝廷中发展,前途堪称一片光明。

问题是,这俩都离得太远了,豪强们就是有心投靠,也无力跑那么远,除非抛弃几世几代积累起来的家业,举族迁徙过去。但这样做真的划算吗?在新的地方扎下根来不容易,在北楚皇帝这里,反而可以得个伯爵……

豪强们一时不知该怎么选择。

但总有机灵的,老早就把家族的未来安排得明明白白。

随着成楹的军队开拔到济阴郡,济阴郡中的豪大家杨氏,老早就配合成楹,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兵不血刃拿下了城池。随后,杨氏家主高调宣布,愿意把家族中大半的田产献给皇帝,只希望皇帝能让他们举家搬迁到京都去住,并让一批子弟进入营中,为皇帝抛头颅撒热血。

没错,这位杨氏家主,就是当初和桓氏、刘氏一起,在萧瞻最落魄的时候,帮了他一把的那位,他还给萧瞻贡献过五百族兵,由他们杨家的子弟杨玄率领,现在正在靖宁侯手下为将校。成楹这次收复济阴郡,就是派杨玄去联络杨氏家主,从里面打开城门。

有族人埋怨家主太蠢:“我们家对皇帝有恩,该是他给我们封赏土地才对,怎么反让我们把土地白白送出去?”

杨氏家主没声好气道:“痴人说梦!也不看看皇帝的手段,如今豪强的势力愈发庞大,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皇帝怎么可能任由我等继续壮大?倒不如做个好人,把土地送出去,在皇帝那里留个情面,保全宗族,暂时蛰伏起来,待过个几世几代,我家未必不能再次富甲一方!我们家族若想有点地位,还是得靠子弟在军营中立功!”

“家主,您怎么就那么肯定,北楚皇帝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