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四哥造反,我打天下! > 第八十四章 打济南?

第八十四章 打济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盛庸更烦了,这书呆子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沉下脸问:“莫非参政有退敌良策?”

铁铉拱手,正色道:“二十二字足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盛庸像是被点了穴一样,脸色从红转白再转红,肃然回礼:“高见!”

铁弦一句话,解决了济南防御战最大的一个问题:为何而战

。。

铁铉,色目人,特长是断案,从没参与过军务。作为鲁地参政,他本来是不该出现在济南的,但是为了践行自己的信念,铁铉决定主动赶到济南,与城池共存亡。

宋代大儒张载尝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都是以“为”字开头,张载又长期生活在陕地眉县横渠,所以也被后人称为“横渠四为”或“横渠四句”。

这短短的而是二十二个字,深邃广博,立意高远,在后世广为流传,被无数人所引用并践行。

而它最具生命力的时刻,往往是在家园破碎,国家危难的危急时刻。

宋末,文天祥在殿试时写下“横渠四为”。

明末,西湖三忠之一张煌言以“横渠四为”为座右铭。

千年来,无数文人对这富含哲理四句话作出自己的解释,什么是“为天地立心”?

他们的解释各有不同。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说,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与天地相通,“为天地立心”就是人类崇高的道德使命。

国家危亡之际,无数人以血肉之躯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而义无反顾,横渠四句,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这短短二十二个字,千年以来始终激励一代代人为国为民努力奋斗,被各个时代的牛人当做立身和做事的最高标准,并用生命为之践行,成为精神的标杆。

在建文朝,这根标杆就叫做铁铉。

济南并没有很多兵,也没时间在城外重重设防,但它再次证明了在守军意志坚决的情况下,攻城这种活有多困难。燕师围住济南猛攻三个月依旧毫无进展,面对盛庸加铁铉的组合,朱棣不会攻城的弱点暴露得淋漓尽致。

在此之前,盛庸和铁铉只是两个无名之辈,济南之战成为试金石,让他们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传记。尤其是铁铉,他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大明的寿命。

济南,是燕王府的噩梦,就像一块铁板一样挡住了朱棣的路,同时也钳进了燕王府的心中,让他们难以释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