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人生七十古来稀。也就是说假设能活到七十岁,自己绝不会是那个倒霉蛋,不会撞上西方诸国超越大清,但继任者就不好说了。

这下想到太子。

一想起胤礽,心情就好不了。

索额图及其亲信死在了去年的秋风中。

小半年过去,却不见胤礽有向好转变。他与熊赐履的关系倒是亲近起来,却不是所希望的那种转变。

熊赐履很早就入朝为官。对标时间线,当时鳌拜还大权在握。

康熙六年,他上书万言疏表明以儒家理学治国的观念。后来入宫讲学,可以说是做了皇帝的老师。

彼时,康熙年轻。在儒家理学的一番熏陶后,也接受了以这样一套理论来治理国家。

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熊赐履称得上信任。哪怕他与明珠交恶后偏向索额图,却也不认为他参与到党争之中。

因此,四年前让熊赐履讲学东宫,希望能够教化胤礽成为贤明储君。

康熙觉得自己年轻时听了熊赐履的课,后来实践的效果不错,太子应该也能取得相似成绩。

对于这个老师,胤礽也不会排斥。因为熊赐履与索额图关系良好,那也就不是找个专门与胤礽对着干的去纠正他的行为,不会让胤礽有逆反想法。

事态的发展,难免事与愿违。

四年的教学,胤礽是没排斥熊赐履,但没有学到居敬行简、用人惟慎、清心寡欲、务实勤政等等儒学优点,而是借此去拉拢了南方文臣。

此处就要谈到一个重点。

熊赐履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他是科举考试的考官,负责每三年一次的会试事宜。胤礽就通过科举制度,树立了在南方文人之间的威信。

康熙当然看得明白,太子在发展势力。而去年索额图死后,胤礽依旧没有收手。

事到如今,岂能不怀疑熊赐履是否心有二主,是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不久了,而心甘情愿为太子铺路呢

烦很糟心

有此怀疑,则立刻行动试探起来。

李光地与熊赐履不和已久,这事举朝上下都知道。

去年南巡归京,康熙偏偏去询问李光地是否有推举名单。哪些南方文人不结党,可以在南书房效力,并且可以为皇子讲学

这样做不仅仅准备把皇子身边的老师换掉一波,也是要借机做一件教育儿子们的事。

随后,是从李光地的推荐名单中选重了何焯。以何焯是大孝子为理由,赐给了他举人头衔,让他入京来南书房效力。

乍一听此举有些荒唐。

举人,本该是通过乡试才能考取的头衔。

皇上直接赐予,显然是违背了一贯以来的规矩。但要的就是破例,因为孝道而破例。

希望儿子们,尤其是太子领会用意。孝道非常重要,阿哥们真心孝敬汗阿玛,是可以获得特殊优待的。

今年又是会试年,举人们参加会试,通过的就能成为进士。

表面上不动声色,依旧让熊赐履为首做考官,倒是很想瞧一瞧今年科举的判卷情况。

希望别让朕失望。

康熙思维发散了一大圈,最终又回到了老四的折子上。

有了太子做对比,老四朝拆家向发展竟无一丝令人生厌,反而叫做父亲的喜欢了。

老四这孩子,缺点就是太实诚。

在折子上坦言,他对西洋之术的顾虑不愿讲给别人听,只想和汗阿玛说一说。

因为非常信任汗阿玛的学识与心胸,更信任汗阿玛对儿子的慈爱之心。

汗阿玛了解世界之大,非常有忧患意识,不会说他的那番顾虑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

康熙读懂了老四的意思,是无比虔诚地希望汗阿玛长命百岁。有博学多才又公正仁慈的皇帝父亲做靠山,那才能安心去搞航海技术突破。

假设换了太子继位,胤礽能容得下弟弟们各自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