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跟得上形势,给孩子们加了数理课。

其中,当属老四家的弘晖成绩最为优异,他的解题思路清晰,连三道附加题也做出来了。

虽然只有七岁,但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扎实,不只远超一众同辈考生,甚至能比过叔叔伯伯。

三道附加题,正是去年康熙对儿子们与青年一辈官宦子弟的考题变种。当时能准确作答的人,用一只手都能数得出来,而此次仅有弘晖一个孩子答对。

这不好说是不是老四给押题了。

即便是准确押题,弘晖也不可能是死记硬背。

因为题干发生了极大变化,他必是掌握了计算物体面积的数理方法才能做题。

三岁看老。

这话,康熙信也不信。从前他觉得太子会聪明伶俐一辈子,但如今看来环境会改变一个人。

胤礽小时候很聪慧,用弘晖与他比较也算不相上下。

如今,胤礽却连儿子都没教好。

此次一共有七个皇孙参加考试。太子家的弘皙是皇长孙,他的成绩却不出彩,连前三都没排到。

弘皙九岁,比堂弟们学习的年岁要长。

自幼生在毓庆宫,四岁就入上书房,比其他同辈中人有多得多的机会接触名师。可他的文理学识比不过堂弟们,竟然连一笔字也不如老四家的弘昐。

康熙不是只用一次考核成绩评判孙子们。

没阅览过其他孙辈的日常功课,但关注过弘皙的作业。知道此番考试不是长孙失常发挥,就是正常水平。

这个结果是怎么造成的?

两种解释,要不就是弘皙天赋平平,要不就是他读书不够用心。

若是前一种,尚未发现弘皙下定勤能补拙的决心;

若是后一种,不得不说就是太子没怎么关心儿子的教育。

不论哪种情况,康熙很难对太子与弘皙满意,尤其与老四家的两个孩子做对比。

偏偏不能透露这种不满,还要夸赞弘皙当属于孙辈最佳。

言不由衷,即便是皇帝也憋屈,康熙却不得不为之。

太子近年的表现着实与大度毫无关联,实在不敢赌弘皙在太子的教育下能够有容人之量。

还是让老四家的孩子低调发展。一方面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赞誉让他们迷失了方向。

二月初,摸底考结果公布了,但此次没有公开各人的答题内容。

康熙表扬了弘皙,公开表态希望他作为皇长孙能带着同辈中人一起进步学习。

小辈们的上学时间定在惊蛰之后,还有五天的准备。

皇孙们各自挑选两名伴读,此外另有一批被点名必须来上课的学生。总计约为五十五人,不按年龄,而按目前的学习进度分为两个班级授课。

初步决定,开始一个月采取住读方式。以后会不会走读再议,具体的课程安排等到上课之前一天公布。

再议的原因,康熙不会透露是他还没考虑好。

要去北郊庄子问问老四有没有建议。既然弘晖与弘昐能出类拔萃,或许老四有特殊的教育方式。

二月初三,龙抬头的后一天,北郊庄子的安保措施比以往更加森严。

胤禛在半个月前就为此做了准备。

武拂衣捎话给他,皇上将在二月来北郊庄子视察珍珠养殖,要把答疑方案预备好。

诸如如何想到养殖珍珠、做这件事的灵感来源、将来有何计划等等,都可能是皇上会问的问题。

雍郡王需给出合适的回答。

武拂衣不可能对康熙讲实话,叫胤禟搞来河蚌之初是想着四阿哥府的生计问题。

后来,她先搞出了玻璃窗。虽然这个暴利产业给皇上垄断,几乎所得利润都投入牛痘接种与医药研究中,但她也得了康熙从中拨出一小笔分红赏赐。

别小看稍许分红,雍郡王每年本就有例银俸禄,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