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163 不少人想做生意

163 不少人想做生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状况产生了一些疑虑,但这天中午的讨论会有不少好消息,有些还很让人兴奋,特别是关于医药和粮油食品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直到散会后,大家回到了各自房间里,仍然有人在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

按照医生们和老王老朱的说法,不少人突然发现,在新世界里大家都有不少生意可做,别的不说,仅仅是那么多的著名药品,每一个都是大生意!

于是,除了那些梦想着出海当海贼王的年青人以外,也让很多人有了出海做生意的心动。

不少人还跑到朱北国的房间咨询,在那个时代,自己如何出去做生意?个人在那个时代如何打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这些日子接触下来,大伙都知道,朱哥这位明清历史学博士真的不白给,大博士的学术水平相当的高,显然他是咱们这群人里对那个时代最了解的人了。

加上朱北国这个人脾气好,接人待物和蔼可亲,而且只要是跟他讨论历史,这位博士就像是被触碰到G点一样,两眼放光有问必答还滔滔不绝,因此,这段时间里来宿舍里找他咨询或者自己想出了一个企划来找他征求意见的人络绎不绝。

面对如此热情的人们,朱北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然而他也决定让这些来访者都冷静冷静,他很耐心地告诉这些咨询者们,在那个时代,普通人想单独开拓出一个生意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重要的词语要说三遍!

“……那不是一个能自由经商的时代,尽管没有人在明面上限制你,但是哪怕你有一些财力,如果没有权贵的背景,你根本无法把生意做大,实际上,在那个时代的东方,你如果仔细探究一下那些生意人隐秘的身份,你会发现,他们往往是一些权贵们的家奴,而且还是世袭的家奴或者仆人出身,哪怕你最后富可敌国,但个人身份仍然很低贱。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比如一些世代经商的世家等等,但这些人也毫无例外地跟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人脉关系。

在那个时代经商,除了要面对官府的各种无缘无故的盘剥、糟糕的治安和黑暗的司法环境等等问题外,几乎所有的生意都被各种行会所把持,毫无疑问,这些行会都有权贵背景。

注意,我说的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而非只在某些个国家或者某些个地区存在。

当然了,毋庸置疑的是,在欧洲,特别是中欧南欧和北欧,由于王权不彰,大小贵族分而治之,再加上有自由城邦的存在,经商的自由度比其它文明圈要高一些,但是我们显然够不着那么远的地方,因此我这里主要说的是东方,包括南洋地区。

首先,你如果想进入这些地方的生意场,就必须要有坚实的人脉。这里不存在你凭着新潮夺目或者物美价廉的商品往市场上一摆,就有客户趋之若鹜的场景,不要指望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而很有可能发生的情景是:当你的船历尽风浪终于在某个港口靠岸了,在缴纳了昂贵的停靠费,再被码头官员狠敲了一笔竹杠后,你只能站在码头广场上茫然四顾。

尽管码头广场上满眼都是熙熙攘攘的人和商铺,但你可能根本找不到市场在哪里。

于是你只好拿着样品走进一家商铺咨询,问自己的的商品怎么卖出去,在哪里去卖。

当然了,前提是你能听得懂当地人的语言,人家也能听得懂你在说啥。

好吧,实在是语言不通的话,码头广场上通常有四处游荡的混混,他会给你带来一位收费不菲的翻译,然而尴尬的是,很有可能那位翻译也根本听不懂你的普通话或者家乡话……

三百年前的语言,与现在有不少口音上的区别,哪怕是一位操着一口南京官话的大明商人站在你面前,你也是大概率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好了,假设你已经在安娜妮可的脑波干涉培训课程里学过那个时代的语言了,你也许能基本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