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655 竹园和向日葵公学的新校舍

655 竹园和向日葵公学的新校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一样的,所以无论是骄傲号还是红楼,大家的通讯都是公开且互通的。

侯相麟对学校工程的遥控指挥很成功,关键是通过穿越三年以来的各种锻炼,大伙也都渐渐的变成了半个建筑专家,何况还有现成的资料,所以虽然这工程没有侯相麟的直接指挥,但也很快合格完工了。

到现在为止,两所学校的校舍规模能容纳一千五百名全日制寄宿学生。

“竹园公学”的校长是原中文系大学生,扑街网络写手韩雨,他现在仍然是向日葵女子公学的任课老师。

同样,以夏小鸥为代表的女教师们也将在竹园担任教职,从副校长到教务主任,至于其他任课老师,留在红楼里不出海的穿越者们几乎人人有份。

至于具体的学制,根据这几批孩子的年龄状况,全体大会讨论后决定,把这些孩子分成两类别,十三岁以下的三年制全日制学习类和年龄在十四岁以上的六个月短期培训类。

凡是年龄大于十四岁的少男少女,进入学校六个月后就属于“半工半读”性质了,这六个月是全脱产文化学习时间,半年后,通过几套相对复杂的测验题,确定这些孩子们的特长——从心理学角度和智力角度来确定孩子的今后发展方向,其中还包括海员培训。

这套测试题据说是旧世界一些著名的人才公司和人力资源部门研究多年的科研成果,尽管大伙对这套测试题和测试方法能否适合十七世纪的少年并没有多少把握,但老巴还是力主推介这个形式,当然他也承认六个月的时间对于判断一个人的“适宜发展方向”确实有点仓促,但是他在全体大会做主题发言时解释说,现在的情况特殊嘛,这些大龄孩子们的综合文化学习的时间的确不宜过长,我也知道你们各个专业组都眼巴巴的盯着这些少年,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帮手,所以来个速成速配也是迫不得已,我们搞半工半读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速成。

在这方面,以夏小鸥为首的教育考试委员会制定了很详细的教学方案和学制执行细则,这些细则基本上照顾到了大家对劳动力的需要,又能让这群孩子完成适当的学业。

而且竹园和向日葵两所学校的课程都是一样的,新到的孩子首先要按照年龄分班,十四岁以上的进入工读班,其余则进入普通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