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666 陈典的生意

666 陈典的生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北国听了暗自点头,看来教士们的募民传教的方法不是很灵,这汉人风俗,岂能说该改就改的,教士们操之太切,自然效果不彰。

又心中暗笑道,这汉人虽然勤劳能干,但也务实狡黠,连信仰都很功利实用,欧洲传教士们遇到这类人,也着实头疼呢......

既然知道了这三宝颜目前只有不足百户汉人,且都是娶妻生子定居于此的,看来若无大变故,这批人估计不会移民去咱们这里,朱北国想到这里,便去看陈典的店铺,里面有各种编织货和粗细绳索,还有一些坛子,问及生意上的事情,陈典说自己主要是种地,这店铺平日是自家娘子打理,生意清淡,有做的做,无有即闲着,聊胜于无而已。

朱北国听了点点头,又问这坛子里是什么,陈典说,是椰子油,当地人取椰壳做抽纤织粗布,以椰浆酿酒,其余即弃之,陈典从西人和尚出学来一手艺,剥椰壳取其内皮,轧制椰油,每有船来靠港,或能售与那西人水手。

朱北国知道椰子油即是一种很优质的食用油,如果添加一些化学物质,还是很不错的工业润滑油,骆老板那里已经对他念叨了多次。

只是当地土著人并没有制椰子油的习惯,所以现在椰子油很少见,有也多是自家食用,因此并不容易买到。

然而朱北国觉得陈典会自制椰子油,倒有可能变成一桩大生意,便说要看一看货。

陈典听了很高兴,立刻引哥仨进后屋,那里有三个大坛,里面都是椰子油,而且很新鲜,闻着还有新鲜椰壳的气味,朱北国当即询价,陈典说平日卖与西人水手,五个鹰洋一坛,如今既然是老乡来买,四个鹰洋一坛,朱北国说三坛我们全要了,陈典当即回应说,既如此,十个鹰洋全部拿走即可。

接下来朱北国有看到另外一个箩筐里堆着一些黄乎乎的块状物,上去仔细一看,便知到这是黄蜡,显然出自当地蜜蜂的蜂巢.

朱北国知道这东西其实在南洋地区很普遍,土人多拿此物来入药或者点灯,但他也知道这也是可以用于制药和工业防腐以及密封材料,只是因为从来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在南洋贸易体系里,黄蜡属于只能零星收购到的小宗物资。

陈典发现朱北国对这个感兴趣,便对他说,村里汉人家中有不少,多用来治疗痢疾和胃气不适之类,时或用来当蜡烛照明,这丛林里野蜂成群,每到旱季,土人经常入林中采蜜,而蜂巢则弃之不用,而汉人则捡拾回来,用温水煮透,去除浮沫晾干后结块而成黄蜡块备用。

只是如今乃雨季时节,汉人家中或有存货若干,如果朱大哥想要大宗的货量,需等到旱季时进村收购。

至于价格,陈典笑道:您看着给就行了。

朱北国听了当即满口答应,他知道在澳门收购这种黄蜡的价格,算起来其实并不便宜,如果在这里与村民们事先说好,旱季的时候直接来这个源头收购,那自然是既便宜又有质量保证的。

想到这里,朱北国决定去汉人村落里看一看,又当场付了椰子油的鹰洋款项,这时关宏宇说要回骄傲号叫人来抬坛子,陈典却说不用,只见他呼哨一声,远处椰子林里出来几位土著女人,陈典娘子哇啦哇啦地说了一阵,于是两个女人抬着一坛,径直搬到栈桥上,骄傲号上的船员见了,知道朱哥又采买到货物了,便下船帮忙抬坛子进舱房不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