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1106 学校

1106 学校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清楚了,毕竟家长们对自家孩子上学这种事不一定持积极态度。

所以紫霞公学根据教委的要求,赶紧搞了一个“春季招生”,通过说服教育加各种动员,总算有两百多个孩子被家长们送来上学了,其中三分之二是女孩子。

而且这两百多个孩子里,年龄基本上没有超过十岁,也就是说,在这样的年龄阶段,孩子尚未形成劳力,放在家里也只是一个吃货,以其这样,还真不如送到学校读书——紫霞公学包吃包住,还发衣服,这种占便宜的事情家长们是不会放过的。

朱北国发现,集合在国广场的孩子里,有一群相当特殊——他们和她们的年龄明显大一些,身上的校服说明这些孩子也是紫霞公学的学生,但明显更有纪律而且相当的安静。

颇有经验的朱北国拍了拍王继兰的肩膀,目光投向那群孩子说,那些学生不是本地移民的孩子吧?是孤儿?不少孩子胸前还戴着十字架呢……

王继兰看了那边一眼,然后摸了摸自己胸前戴着十字架说,不瞒朱哥您说,这些学生确实是澳门来的学生,都是澳门仁慈堂送到万山岛的孤儿,上次妮可号来的时候,我们给截胡了。

教委不管?呵呵,教委不知道怎么管?当时在万山岛上船时,身份就登记错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当时这群孩子是有家长的,于是就没有算是孤儿,没有记上教委的孤儿登记名册,所以就稀里糊涂的上船,下船了,一共五十六个孩子,而且全部来自安南,其中三分之二是女生。

后来我们才搞明白,原来这群孩子所谓的家长,是澳门四大华商乔家的二公子,孩子是这位二公子从安南带过来的。

乔家二公子一直在响应代小山的要求,从各地收@养@孩子,收养的名义更是五花八门,包括且不限于认干亲、买奴仆等等,乔家在安南北部有买卖,所以经常顺路买一些流落安南的汉人孩子送到澳门仁慈堂,王继兰告诉朱北国,乔家二公子前一阵子共买了这五十几个孩子,名义上是做奴仆,这才让当地官府放人上船的,这群孩子到了澳门后被收进仁慈堂,后来不知道哪里搞错了,总之这群孩子身份登记上就有了家长。

王继兰还说,其实我们对这群孩子的年龄也不是了解得很清楚,甚至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现在的年龄,说起来只是在上船前,代神医通过各种信息"估判"了一下,孩子们的真实年龄还是一个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