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1170 执着

1170 执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使节,这两位既没有完成出使欧洲的复命,也没有正式的永历皇帝要航闽的诏书,两位只是凭几个商人的传闻就要自己派船远赴重洋去接应永历皇帝——这未免太过儿戏了吧……

当然了,郑成功也应该能理解陈安德,这个冒险出使的天子使节拥有"忠心和执着",或者说是"自负和想当然",在大明这边抗清到底的文人几乎都有这样的"臭毛病"……

作为曾经深入研究过这段历史的历史学博士,朱北国很了解郑成功,也能大概地揣摩出这些历史人物的心理,很显然,郑成功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自己的文武属下面给这个落魄缅甸苟延残喘的皇帝特使鞠躬行礼,毕竟鲁王监国还活着,如果就这样当众给永历的使节下跪,显然有损于自己的威权。

朱北国在自己的工作笔记里写道:其实,稍微推测一下,包括他的手下也应该是这么认为的,首先,这是一群大明的遗民,既然是遗民,那就一定是一群把气节和忠诚这些东西看得很重的人,从弘光到隆武,再到鲁王,郑氏一直都是这个系列皇族的拥戴者,在这个时代,正牌皇族是很有号召力的,甚至就是合法性的来源。

而郑家,其实非常需要这个来源的,要知道这个武装集团绝大多数人都是海商和海盗出身,他们出身卑微,很难自立门户,或者哪怕自立门户了,也很难收获各个方面的归心。

当然了,职业生涯造就了这群人桀骜不驯和蔑视世俗权威的性格,他们只崇拜实力,如果不是郑家的敌人环侍需要一面堂皇的旗帜招揽人心同时给自己打气,其实郑家是不需要什么劳什子大明天子的,而且目前的情况是,郑成功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两样东西——银子和投靠而来的大明皇族贵胄。

且不算远的小的,就在近在咫尺的金门岛上,就住着一位鲁王监国朱以海,所以貌似对于郑家而言,这位永历皇帝,可以说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讲,鲁王的资历比永历皇帝来的高,从名义上讲,这位洪武大帝的十世嫡孙历经弘光、隆武、绍武、永历诸帝,一直坚持在抗清第一线,而不像永历皇帝,徒有正统名号但只知一味逃避,若按照帝系排位,这位一直只称监国而不称帝的鲁王监国朱以海,基本上应该算永历的"先皇"辈分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