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群穿明末之荒海平波纪 > 1245 泗水

1245 泗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三位常务董事组成的“澳航”董事会早就确定下来的生意套路,是“澳航”在各个港口做销售的既定方针。

然而出乎预料的是,徐志带来的澳洲货在华人群体里并不畅销,如果不是荷兰人的船只在两天后抵达了泗水港,这批在其它港口会被疯狂抢购的玻璃器皿、玻璃窗、玻璃镜子、白糖、仙人洞乳酒等等货品,很可能会积压在船上很长一段时间。

当然了,通过实地考察,在短暂惊讶后,徐志他们立刻明白了原因----如今的泗水不是后来的著名海外华埠泗水,目前来讲,无论对于是泗水城还是这里的华商群体来讲,整体上讲还处于草创阶段,泗水的华人在这里开拓创业,长达数十年甚至百年后,才会让这个港口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

而如今展现在哥几个眼前的,是各种简陋和初创的场景。

毕竟,从最初荷兰人有组织地让华人移民登陆到现在,华人们抵达这里仅仅五年时间,而且华人群体中绝大多数就是一无所有的难民,少数人稍微有点财富,但顶多算是小商贩,而且这个商贩群体在整个泗水华人圈子里也是极少数。

事实上这里的华人移民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和工匠出身,甚至还有相当多的人出身大明的军户,有一些人就是大明军队里的低级军官、普通士兵及其家属,这些人成分颇为复杂履历,履历也很曲折。

徐志在访问泗水城的过程中,甚至还认识了一些操着陕西口音的老乡----大明时代的陕西口音跟徐志生活的时代虽然有一些区别,但只要是老乡,就一定听得出来。

徐志的老家就在那里,多年没有听到乡音的徐志非常激动地跟老乡攀谈起来,然后他吃惊地了解到,自己眼前的这几位老乡居然还当过李自成的兵!还是闯王老营的……

好吧,徐志发现了一个事实,这些人尽管身份各异,出身三教九流,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穷。

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外,只有一些单一的农具,初来乍到的华人们没有耕牛、没有家禽,需要跟当地人交换一切,而此时的泗水港,除了一圈土墙和几座荷兰人修的石头建筑外,绝大多数华人都居住在用圆木搭建的吊脚楼里,这些所谓的吊脚楼,也仅仅是用圆木拼就的,注意,不是木板,而是原木----因为缺乏锯子,华人们甚至没有条件让原木变成木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