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葆光 > 第一回:起闲心无端谈过往,借传言有意论世…

第一回:起闲心无端谈过往,借传言有意论世…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里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华夏大地上一个犄角旮旯,陇右黄土高原西部的偏僻一隅,那是关川河的一条支流沟脑。这地方黄土沉积,沟壑纵横,一道深沟自西向东,两岸的山坡冲沟切割,犬牙交错。很久以前,在南坡的一块地坪上,不知道是何方人士,筑起一个八尺来高,四丈见方的土墙小院。小院里建了三间房舍,房舍正中安置有一尊坐东朝西的神像。个头不大,盘脚垂手蹲坐,不过五尺来高,虽为泥塑,杂丹间粉图面,却庄严肃穆,名号白马爷神仙。

好多人都猜测,这神仙也不会有多大来头,有来头的大神仙,不可能长期窝在这荒无人烟的偏僻山沟里,孤独据守一座土篱瓦舍,常年少见烟火,只是南来北往的过路人,偶尔敬奉一下罢了。但无论如何,它绝对不是毛鬼神,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位神仙,这院落房舍自古留名叫白马庙。为路人竖起了地标,这荒芜之地才有了个名头。自古以来,不论南来北往的将帅兵卒,还是东奔西走的商人游客,人们都要在这地方饮马歇脚,休整一下,因取名叫歇马店。

到了稍微太平的年代,这块土地被好多路人相中,便贸然拓荒,在这里燃起了人间烟火,后来随着人们对这块土地的不断耕作,觉得这里的土地,只要老天逢时降雨,还是个养活人的地方。便有人拖家带口,逐渐迁徙,来到这里谋生。这神仙便成了这里人们供奉的尊神,由此而引发一段不为人知,但也值得让这里的后人们追忆的故事。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论是天上的刮风下雨,冷热寒暑,地上的飞禽走兽,万物生灵夺食,地下的山崩地裂,还是人间的战乱纷争,勾心斗角事,自身的呆瓜傻愣,各种疾病夺命等等,只要是遇上不如人愿,或是倒霉背善,无可奈何的事,都要跑到这庙里来,向神仙求情许愿,祈求神仙保佑。

这神仙虽说不大,那可是默默无闻地履行天职。时常到天上去言事,向天老爷奏报人间的愿情,埋怨天上诸神仙不尽职责还乱作为。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不该下雨的时候还雷暴不断,甚至还下冷子。三年两旱,天灾不断,使这里的人们吃尽了苦头,只求天老爷慧眼明察,却给人间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

浩天弘广为万物兴旺,厚地博大为生灵所为。玉皇大帝听了地上各路神仙的禀告,知道天上各路神仙没有尽职尽责,风雨雷电诸神仙任性行事,要么是光打雷不下雨,或者冰雹涝灾。阴曹地府的鬼使们,也乱作为,不守规矩,滥收无辜,使得人间怨声载道。玉皇大帝决心整治上界天神,让他们遵守天规。这些情况本应是顺风耳,千里眼,长脚干的职责,就准备先从消息官开刀,让这三个神仙下凡,了解万物生灵对天道的期盼。耳闻目睹人间的的言行,体验人间的七情六欲。三位神仙便从天而降,来到了人间。

天地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传说天地分形以后,天地人可谓世上三才并道。所有大道都由上天各路神仙行事,五行生克,力求平衡。九州大地彰显厚德,以承载万物生灵。万物生灵各尽其能,自适水土,选择生存方式。

万物生灵,种类繁杂,其他物类生灵不在话下。物以聚类,人以群分,生灵各需所求,万物各得其所。只说这生灵之类,都在为生存争夺资源,各有生存之道。有的单打独斗,自由生存,有的则互助互利,群策群力。谁来主宰这苍茫大地,那就要看本事了。

这人类自身在生存进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在适从天时地利,躲避天灾人祸,与万物生灵争相生存的过程中,凭借老天爷造化,天生五官灵动,五音俱全,四肢灵巧,思维发达,智慧超群,逐渐悟出了只有合作互助,穷通思变,才是生存的诀窍。这先天得道,就开始发明创造,制造使用工具,约定语言,造作文字,这就成了主宰大地的主人。

早期人类没有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