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葆光 > 第二十七回:黄应娃迎娶何家女,道老爷拜请…

第二十七回:黄应娃迎娶何家女,道老爷拜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且说账房先生听到大家都在夸奖茶饭的的手艺,得意的屁颠起来,那胡子都翘得老高,左手捋着胡子,右手端着烟杆,随口便说道:

操制饭菜需作料,习学引进初入道,手艺各家不一样,老娘指点多拨教。

米面油盐柴火烧,掌握火候最重要,先后次序须讲究,调料时机是诀窍。

虽说众口真难调,好赖毕竟凭味道,麻辣咸淡差丝毫,嫌的嫌来俏的俏。

凉皮做法要精道,油泼辣子藏奥妙。蒜瓣入盐石锤捣,罂粟壳子谁知晓。

甜醅若要做得好,脱皮玉麦煮熟了。麯子温度要适宜,缸内切忌胡乱搅。

酸菜浆水有诀窍,选好引子最重要。榨菜脱水需讲究,常吃勤换不能少。

和面蓬灰很重要,醒揉三遍自劲道,薄厚粗细看刀功,欲熟即刻往外捞。

道老爷听了吴先生的摆活,满口赞赏不在话下。饭后无其他要紧的事,道老爷就随便唠叨几句,看来这人是铁,饭是钢,人只有吃喝好了,干起活来才麻利。随后便与众人告辞,回自家去了。

道老爷吃了人家的饭,走在回家的路上,浑身的不自在。心里在想,原不怪人家李家的活干得快,干活的人吃得好,劲头足也上心,干起活来也麻利。就连过路的人,都愿意留下来给人家当长工,自己也得想点办法才是。

回到家中,就把三儿子叫到跟前说:“我今日个到下河湾去浪了一趟,吃了人家一顿饭,真是庄稼人进皇城---头一遭。人家那饭菜,估计街上人都难得吃上。人都说这好厨师一把盐,人家的盐就能放到向上,咱们能坐到何家的向上,就是连个盐都撒不到地方。”

你看看我们家的茶饭,炒哈的菜生掏熟挖,做哈的饭全是疙瘩。擀哈的面条,放在案上一堆子,下到锅里糊糊子,喂到嘴里像浆子,吃了就想跑肚子。做的浆水起白沫,白面锅盔黑点多。做饭和面不洗手,谷面馍馍酸破口。

你给媳妇说一下,让他在这庄上,找几个茶饭讲究点的婆娘女子来,给帮厨做点像样的饭菜。现在塾院马上就要完工,让干活的人吃好些,也省得落个话把子,咱们脸面也好看。以后家里人也学着点,把这饭菜做的讲究点,既不愧对自己这张嘴,也好留住干活的人。

三少爷听了,连忙应承,回头立即去找婆娘说了。婆娘思索了一会说:“人常说曹操诸葛亮,口味不一样。我们这里人多,家里人不说,这干活的人,都是从远路不同地方来的,众口也实在难调。要说这茶饭,时下在我们家族里,还没有那个手艺出众的,有个姐姐擀个面食还稍微细发些,炒菜还罢了,烙馍馍连面都不会发。

庄上人里面,我也没有听说过,有那个炒菜能行的。一般家庭的家常饭就是个面叶子,哪家吃饭经常炒菜,不就是咸菜麻菜下个饭罢了。苏家梁的婆娘油饼子炸的好,碱滩李二家的儿媳妇,泥滩子梁家老婆子擀面条还趁常,不行就请来试一下。”三少爷听了说:“你家姐姐你去喊,其他的我去叫。”

且说这黄应娃,被道老爷叫来帮着建私塾,在道家干木活已好几个月了。原先道老爷应承的事,到现在还没有个眉眼,自己心里总在惦记着。好几次见到道老爷,本想提及一下,只怕忙中添乱,实在是不好意思张口。

自己已过而立之年,还在跑单帮,只是混了个肚儿圆。长此以往,总不是个事,家有高房大院,只是个摆设,也配不上用场。等着赶紧把这活路做完了,自己再另想办法。应娃手里干着活,心里总在操心着这件事。

一日到了午饭时分,道老爷叫应娃来一起吃饭,应娃揣摩着,这道老爷可能想起来了,说不定就是要提及此事,要给自己踅摸个婆娘。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赶到道老爷跟前来,问候客套不在话下。只听道老爷说:“今天叫你们来过个小年。”应娃一听有点犯蒙,这还没有到中秋,怎么叫过小年,是不是老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