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葆光 > 第四十八回:解放军横扫九州地,乱世道终于…

第四十八回:解放军横扫九州地,乱世道终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起那徐匡子,做其他事的本事如何,没有过多的显露,人们也不好评价,跟土匪搭话只是个装谎卖鬼,这可是出了名的。当下这做媒人,即是乱点鸳鸯谱,那也算是一绝,名声在外。经徐匡子撮合,没有过多长时间,很快就把各家提亲的事都给办妥当。吴家,罗家、刘家等,娶媳妇嫁女儿的事接连不断,好不热闹。那就是:

姑舅两姨结姻缘,亲家姑舅两挑担,姑姨婆媳难分清,见面问候绕三弯。

原来关系如今变,称呼改口也作难。姑父姨夫作丈人,好在辈分尚未乱。

吴家的三个儿子,都娶了远路的女子。家栋娶了贾家的女子,做了童养媳,家梁娶了蛆儿岔董家的女子。四房头的儿子家柱,经隔山的舅舅山上人做媒,娶了山顶上姓白家的女子。三房头的二女儿嫁给董家,四房头大女儿嫁给了罗家的大儿子。罗家的大女儿嫁给了刘家挑担的大儿子,刘家的大女儿嫁给了贾家。

当下这吴家的亲戚们,姑舅变成了妹夫,两姨变成了挑担,姨夫变成了丈人,姑父变成了公公。你看这亲上套亲,亲戚之间的相互关系,叫人们眼花缭乱。真是猪毬缠在羊角上,绕了好多的圈子,好多人还弄不清个来龙去脉。

且说那三少爷,平常只顾着浪荡,除了知道些大的道理,根本不知道市场行情,得了利头,感觉还有点油水。就给家栋说,我这里再卖掉十石,还是按老哈数。家栋又号了十石粮食。有了二十石粮食,那可得粜上一阵子时间。就跑到罗家,给姑父说了,先把这粮食拉到咱家,然后慢慢地粜。不然的话,农耕期间牲口都顾不过来,时间一长,人家改口了就不好。

罗家的听了说:“那就只能运到大庄里,我这里没地方存放。”大家就准备着把粮食先运到大庄里。谁知这吴家掌柜看见了就问:“哪里来的这么多粮食?”家栋就如实说了。掌柜一听,坚决不成,嘴里骂着说:“乃驴日的,是要往这里招引土匪呢。这家里的粮食放着都担心,还敢把别人家的放在这里。”转身就给罗家的说:“放在别人那里,你们粜的时候直接去别人家装,不是更好吗,何必要倒来换去的,做个脱裤子放屁的事。牲口还要种田呢,也不能叫你们经常赶着运粮食去。”

家栋不敢再多说,心里想,我把粮食拉到我家院子里,来了土匪我来对付。每到了夜里,就把好多粮食,偷偷地运到自家后院里,用麦草苫住。张氏看见这阳坡地里收的粮食,要比阴坡地里饱满得多。心想,这么好的粮食都卖出去,还不如留着自己吃,要是遇上大点的年馑,你就是捧着钱,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粮食。

张氏趁儿子不在家,就用簸箕往后院的窑里端了好多,这十几石粮食中少上几斗,根本就看不出来。时间一长,这窑里还不好堆,就干脆盘了个栓子,每天往里面倒些,就把好些粮食偷偷地存下了。家栋早出晚归,忙着跑市场,根本就没有发现粮食少了的事。

且说这年头,市场上的粮价瞬间就涨到上万倍,沿路的土匪更是成群结队。这几个粜粮食的人,真是铤而走险,早出晚归,忙乎个不停。赶着五六匹骡子七八头驴,骡驮一斗驴驮八升。今天去甘草店,明天到巉口,后天又到内官营。没过多长时间,就将两个大户人家要卖的存粮,连贩运带自留,弄稳当了。

贩粮食得到了好多利钱,大家就开始想办法,还要从各家籴些粮食。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瞎子和李二弟兄,家中存粮不少。

一日,大家聚集在吴家大庄里,一起商量着,如何踅摸着把李二,李瞎子两家的粮食买下来的事,意思是想请吴家的掌柜,把李家的弟兄给劝说一下,把存粮卖掉一些,省得到时候招祸。大家正在说着,谁知徐匡子领着孔云海上门来了。吴家掌柜估计又是来说媒的,就赶紧让进了门,其他客套不在话下。

徐匡子和孔云海坐定后就说:“我们今天来这里,要给你们说一个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