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葆光 > 第五十四回:高房上病殁白头翁,破窑洞掩埋…

第五十四回:高房上病殁白头翁,破窑洞掩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且说那老天真是无情,当下的旱情持续不断,蔓延范围之大,灾情之重,谁也没有想到。人们只能无奈的忍受饥饿,没有任何其他办法。

上级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引洮工程下马,等到以后合适的机会再来复工。这里去引洮工程干活的人,都被饿得前胸贴后背,像逃难一样地跑了回来。庄上其他的人见了都在问:“洮河水啥时候能引到这里?”这些人就回答:“等到猴年马月吧。”

大家从引洮工地回到家中,都是些长时间忍饥挨饿的人,本想着回到家能好好的吃上一顿饱饭,谁知各家的锅,早就被交去炼成铁了。人们都在集体食堂吃饭,整天就是两顿杂粮糊糊,根本就吃不饱。到了后来,连糊糊都喝不上了。

大家都听说,有人还在引洮工程建设中,为了舍己救人,把能从碗里捞起来的让给别人吃,自己喝点滚汤。领导被这好心所感动,就介绍入了组织。有人就开始讽刺说:“你喜欢喝汤,现在这食堂里的糊糊,正好合你的口味,能不能把汤也给别人喝,你干脆喝凉水算了。”这人听了,只好无奈地回答说:“不要再骚人的摊子”

且说这地方,当下分成好多个农业小组,各设一个食堂。只说这大庄农业组的食堂,就设在吴家老五的院子里。上级给调配了一个约五尺口径的大锅,每人每天定量供应点粮食,从外队还选了一个名叫侯金烈的人,专门负责给大家做饭。把粮食磨成面,不再用箩分粗细,连皮带糠,再派几个人在地里面搜罗着,挖上一点苦苣菜之类的,搅和在锅里煮熟了,就算是充饥的主食。

起初各家多多少少还存了一点粮食,自己除了在食堂喝点菜糊糊,到家再抓点粮食,不论生熟还能吃点。后来就全靠食堂的两顿糊糊,再后来糊糊都供不上了。管事的人为了让人们能解决一时的饥饿,就让做饭的人多加点水,就是稀一点,也能多喝几碗,大家都明白是在哄骗饥肠,也算是无奈之策。

人们实在无法忍受饥饿,就开始在这山地里,到处寻找所有能吃的东西,只要不倒胃口,就往肚子里填,没过多长时间,有的人开始胖了起来,娃娃们肚子都鼓胀起来,透亮得像刚出蛋壳的麻雀一样。

这场灾荒,说起来也算是奇荒,只要是肠胃不好的,或是老弱病残儿女不孝的,生了病不能行动没人顾救的,还有那些家庭不和的人,必死无疑。

吴家的祖坟对面,原来栽了一棵榆树,据说是祖坟的照壁,挡个风而已。长在对面好远的山坡上,到底挡住了风没有,谁也不知道。平时从来没有人关顾,只是自生自灭,不过是个样子,仅仅显示一下阴阳先生的妙招,安慰一下家族成员的心思。谁也没有想到,时下可顶上来用场。

真是:“眼前有余,树上有钱。”虽说天旱,但到了春夏季节,这棵老树上还挂了好多树叶和榆钱,成了家族人度饥荒的食物来源。摘上点榆钱树叶,稍微加点面,做成焪馍馍,虽算不上美味,还可以饱充饥肠,解决一时的饥荒。

庄上好多人看到了,有人除了摘取榆钱和树叶,榆钱和树叶摘光了,还偷着剥树干上皮子吃。这事被吴家的家长知道了,就开始喊叫说:“人活脸,树活皮,你们可以弄点树叶和榆钱吃,但不能剥树皮,树皮剥了,以后还能活吗。”大家听了,也就不再剥主干上的树皮了,等第二年再来摘榆钱。

当时这里的好多娃娃们,饿得忍受不了,就开始满地里胡乱挖东西吃,因辨不清哪些植物能吃,哪些不能吃,有的吃错了东西,就中了毒,丧命的也不少。吴家老大就问老五和这小字辈几个读书的:“当年大灾荒过后,你们的爷爷交代过,叫把这地方能吃的东西都记在纸上,你们还能记得起来吗?”

老五哼唧着说:“当时是私塾先生写在纸上的,后来可能就自己拿走了,现在我也记不起来。我只是记得说,只要是牲口能吃的,人就可以吃。”小字辈的都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