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三百零四章: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第三百零四章: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有太平府……即可。”

朱棣吸了口气,好家伙。

姚广孝道:“凡事不需威国公奏报,他自己敲定,即可实施。太平府可设七品及以下的官职,朝廷可不过问,七品以上,至五品,需报东宫。五品以上,则奏报陛下。除此之外,武臣之中,世袭百户,可太平府自行裁决,世袭百户以上,即世袭千户,则需奏报东宫即可。”

姚广孝想了想,继续沉吟道:“太平府府尹衙,可另造法典,太平府内,可行此法。六部和有司不得过问。太平府的钱粮……除五成上缴户部,剩余的钱粮,府尹衙可自行处置。”

“陛下,如此一来,人事功考、钱粮、律令,也就都有了,有了这些,什么都可让张安世自己去折腾,办得好,陛下可从善如流,将来可以推广,若是办不好,大不了,让威国公回去乖乖地继续掌他的南镇抚司了。”

朱棣站起来,开始踱步,轻轻皱着眉头,他陷入了思索。

当初让张安世在太平府折腾,其中已有不少纵容,可现在这放权,却等于是设了一个国中之国。

他沉吟着,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片刻之后,他抬头,带着几分顾虑道:“只怕朕这旨意出来,天下要哗然。”

姚广孝微笑道:“如果只是如此,当然要天下哗然。可如果……一碗水端平呢?”

朱棣一愣,忍不住道:“什么意思?”

姚广孝道:“臣查到,有一御史,竟暗中给栖霞寺上了万两银子的香油钱,臣又查到,此人家境曾并不富裕,这银子哪里来的?这御史……必定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

朱棣:“……”

“只要陛下恩准,臣这就让人去找这御史,威胁他,教他上一道奏疏。”

朱棣道:“上什么奏疏?”

姚广孝笑道:“当然是为宁国府鸣不平。”

朱棣:“……”

朱棣无法理解,这怎么又和宁国府扯上关系了?

姚广孝看出朱棣的狐疑,便道:“若是为太平府去争,那么必然会引发哗然,可若是有御史为宁国府说话,就说吏部尚书蹇义至宁国府,束手束脚,分明有好的对策,却碍于朝廷法度,无法实施,反而是太平府的威国公,行事不法,所以在太平府可以大刀阔斧,这对蹇公实在不公平。”

朱棣:“……”

姚广孝继续道:“如此一来,这满天下人定会认为,这个御史上奏,必定是蹇公的授意。蹇公此人,在朝中颇有人望,又是吏部尚书,人人敬之又畏之。更何况天下士人,无不希望蹇公在宁国府,能够远胜太平府。好教人知道,这圣贤书不是白读的。”

姚广孝顿了顿,才澹澹地道:“那么这份御史的奏疏,一定会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那么……陛下在众臣的压力之下,不得不考虑,最终,做出裁决,令宁国府、太平府,可便宜行事,各部和有司不得过问,所有律令、人事功考、钱粮,都可令他们一言而断。只怕陛下这旨意出来,非但不会满朝哗然,反而是朝野内外,人人拍手称赞呢。”

朱棣:“……”

姚广孝道:“如此,既没有令陛下背弃祖宗成法,又可检验成效,而且还得到朝野的支持,这是一箭三凋,于朝廷,于陛下都有莫大的好处。”

朱棣瞪着姚广孝:“你这是早就想好了,还是临机应变想出来的?”

姚广孝很是澹定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臣这些时日,也一直都在想,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有些事,早有端倪,就说张安世的那些作坊,作用越来越大,自古以来,臣没听说过,对朝廷有如此贡献之人,还可视他们为匠,对他们忽视的,这样的事,一旦时间久了,必然是要出事的。”

朱棣想到了什么,于是道:“所以这御史,你早就物色好了?”

姚广孝道:“陛下,这是因缘际会,是善缘。所谓有因,才会有此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