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人过五十日过午 > 139、中国教育,痛在何处?

139、中国教育,痛在何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眼下,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济迅速发展,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的发展,刺痛着国人的神经。最为突出的便是教育、医疗、住房,有人称之为新的“三座大山”,压在国人的身上,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加大,其影响面更为广阔,只有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似乎仍在延续着落后的传统和步伐,暂时偏安一隅,对“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麻木的体会不够深刻。

先说幼儿教育。中国的家长,自从经济条件允许以来,就坚信孩子的教育是第一位的。从妊娠反应开始,就着手各种胎教和早教,各种类似的教育机构遍地开花,赚的钵满盆满。他们应和着现代家长的“不能叫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打着各种国际机构的旗号,把孕妇们和年轻妈妈们和他们的孩子们拉拢过来,开展所谓的教育。直到前不久央视焦点访谈的曝光栏目播出,估计我们的年轻妈妈和准妈妈们也没有清醒过来,一如既往地奔波在孩子的“十八般兵器样样尝试”的路上,直到小学甚至中学,而到了大学,才算无奈地画上了句号。

孩子三岁,要上幼儿园了。各种公办幼儿园,师资力量雄厚,地理位置优越,收费相对较低,可是,你要入这类幼儿园,就必须有学区,或者有这样和那样的关系,和园长甚至教育系统的领导扯上一点儿关系,目的就是能够送上自己的红包,把孩子送进去。送进去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逢年过节,教师节等等,你还要打点一下孩子的老师,这种“腐败行为”一直延续到孩子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

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门路,只好花高价钱到那些私立的幼儿园。这类幼儿园收费几千上万元一个月的都有,搞出了很多名目,甚至有“双语教学”一说,而所谓的外教,怕是连教育资格证书都没有的真正的“老外”。三年下来,几万元的花费用掉,超过了四年的大学本科的花费。

如果你既没有关系,也没有钱,那么只好去那些私人办的小型幼儿园了,这里集中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和困难家庭的市民的孩子。条件相对简陋,师资条件更无从谈起,糊弄三年下来,把你的孩子顺利增加了三岁,万事大吉。

接下来,你的孩子到了六周岁。无论你是哪个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要面临重新的选择——上小学。每个城市的小学都有民间的三六九等的排序。要到好的小学,不但要有这个学区的户口达到几年的条件,还要有一定的关系找到他们的校长或者教育口领导打个招呼,这个招呼大多也不是白打的,需要一定的活动经费。而根据划片进入的学区学校,也占有很大的比列,却被人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或者是家长没有本事的表现。找到熟人,搭起你和学校的桥梁,借读费三两万,关系处理五六千上万,都是低的,花费七八万的也有。

六年下来,你的孩子按照“电脑派位”被分配到了附近的初中。如果你要适当调整,还要疏通关系,送礼,转学。

如今的公办初中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家长的怀疑,是因为他们的升学率,特别是升入普通和重点高中的比例远没有私立初中的高。于是,很多家长就想办法把孩子送到私立初中,每年一万多元的学费,不是所有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三年私立学校的填鸭式教育,很快把你的孩子弄成了考试机器,失去了很多的灵性,好在他或她没有走入令人不齿的“职业学校”,取得了有可能升入高中的分数,当然——

中考在目前的中国,比高考显得还要重要。毕竟,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束,意味着30%的孩子可以到高中就读,有了三年后升入大学的希望,而其他的都要去职业高中“混日子”,在那里,你的孩子很快会学会抽烟喝酒泡妞打架等不良嗜好,有的成为真正的“小混混”,社会的“垃圾”。

中考是家长最不能淡定的过程。直升生,择校生,重点高中,差一点的高中,你的选择你的纠结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