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六零年代好家庭 >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256节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256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个生产队一次只能买三个,周明愈不得不打着张根发这个大队书记的旗号要求买四个生产队的。

按规定这样是不行的,可他现在是炼钢铁模范,且是最先进生产队的模范,还有陈刚帮忙说情,铸铁社一点都没有为难,反而非常配合。

很快,周明愈带着十二个耠子头回大队,让周玉忠和周诚信带人加紧改装耠子,改装以后的耠子就是几年后才出来的耘锄。

为了能够省时省力,一个耘锄上安装两个耠子头,如果不是棉花垄间距大,他都想多装几个。

他对周玉忠道:“叔,咱们把锄头片这里装成活动的,种完棉花就可以改装一下用来锄地。”

把三个锄头一前两后小间距放在一起,赶着牲口在垄间锄地比人用锄头省力快速有效。

大家都说这个改装的耠子好用,跟他们耘地的锄头一样好用。

人多力量大,改装完毕,第二天就全部换上新式农具,白天套上所有牲口犁沟。

晌午吃饭的时候周诚志宣布:“生产队浇地包工了啊,一亩地三十五工分,几个人合伙也中,白天工分另算,有能力的尽快来认领。”

社员们一听都来了劲头,尤其家里劳力多的,巴不得总有这样的好事儿呢,家里男劳力不多的也可以和别人搭伙儿。

好在今年棉花地多,有五十亩呢,足够自己队员认领的。大部分都是壮男人,女人和老人可以白天犁地、点种包埯儿,也能赚工分的。

去年别的生产队种四五十亩棉花,二队只有三十亩,还是周诚志勉为其难种的。

依着他对棉花的了解,二十亩都不乐意种,要不是为了完成政府强制的征购任务,他只想种十亩社员们自己发的棉花织布纺线用。

但是去年棉花大丰收,棉花劳模拿虫子、拾棉花,卖棉花任务赚了大钱,这给了周诚志很大的信心。

他是个有自知之明又拎得清的,从小到大很少有膨胀得意头脑发热得意忘形的时候,他一直认定自己当队长是几个老兄弟支持的,棉花大丰收是劳模的功劳。

他觉得只要有棉花劳模在,他们队的棉花就少虫害,多结棉桃、丰产又丰收!

所以今年他决定种五十亩,也算是响应政府的号召。

去年粮食大/跃进,到处都高产,直接导致粮食征购指标翻了番。

这可把很多大队、生产队干部给愁得不轻,那些主动放卫星的还不冤枉,可很多实事求是的干部,并没有虚报也被逼着多交一倍公购粮,简直比窦娥还冤,他们就想少种棉花多种粮食好凑任务。

结果后来棉花征购指标也翻倍,这一下子可把干部们给推进沟里,总觉得要揭不开锅。

不只是队干部,公社干部也是有苦难言,绞尽脑汁要鼓励、刺激、奖励他们多种棉花,召开了好几次棉花种植会议。

每个队干部都要去公社棉花会议上表决心多种棉花多交棉花任务,当时周诚志直接表态要种五十亩!

比去年增加二十亩。

他这么配合,书记们别提多高兴,柳红旗直截了当地说如果今年再超额完成棉花任务,还要奖励生产队和棉花劳模更大的奖品!

周诚志想着心心念念的挂钟,自然更想把棉花种好的,丝毫不管别的生产队在公社会议上为邀功争相表态种五十亩六十亩,回到家却悄悄降到三十、二十亩。

他觉得自己队有棉花劳模拿虫子、拾棉花,他们怎么好比?

自己也不和他们比,反正棉花卖了钱是自己队员们分,也不给别人。

能让自己的队员们有饭吃有衣服穿,对他来说这是自己当队长的责任。

首先,他得把棉花劳模供好!

周诚志背着手,心里盘算着,那谁家的老母鸡好像不下蛋了。公鸡还能配种,老母鸡留着没用,不如杀了炖炖给劳模补补身子,让她养精蓄锐专心拿虫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