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六零年代好家庭 >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351节

六零年代好家庭 第351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感谢他们感谢谁呢?

自从去年莫茹定期给她和二嫂几个红薯砖让送回娘家去,救了娘家一家子的命,张够对此已经坚信不疑。

当然,也有婆婆天天见缝插针洗脑的结果。

王金秋也听不少人说了,幸亏先锋大队开了个砖窑厂发红薯砖,如果不是他们,很多闹饥荒的人家就要饿死了。

他们都感慨多亏了先锋大队的红薯砖啊!

自从春天发生抢粮管所那样的事儿之后,周明愈就决定扩大砖窑厂和造纸厂规模,面向附近的大队、公社招工。

不给工钱,而是把红薯砖当工钱定期发给他们,让他们一星期回家一次,可以把红薯砖送回家去接济一家老小。

一个红薯砖有三四斤重,他们拿回去,就够家里人顶两天的。

可以说这红薯砖真的是救荒利器。

不但救了外村人,去岁冬天和今年春天也救了先锋大队自己的社员。

周诚志之所以敢答应公社把所有麦子都交上去,就是仗着囤的红薯砖呢。

去年冬天涝得厉害,粮食收成不好,他们也是靠着这批红薯砖挺过来的。当然还有莫茹从莫家沟顺回来的粮食掺进去,只是没让别人知道而已。

毕竟虽然红薯可以救命,可顿顿吃红薯,吃得烧心胃疼,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也因为这个,先锋大队现在已经养成每年都做红薯砖囤积的习惯,既能防饥荒,平时也能接济贫困的社员们。

莫茹看张够也挺累的就道:“三嫂,反正咱家也不缺那口吃的,你不如先不要去,让那些真正需要的去赚吧。”

张翠花也同意。

张够想想也是这么回事,等大家都不饿肚子的时候,她在凭力气去赚私房钱吧。

这话儿让周诚志知道,就直接说开了,让大家跟劳模学习。于是冬天和来年春天粮食紧缺的时候,先锋大队的女人们就不去帮工,把机会让给外村那些真吃不起饭的人家。

先锋大队的女人们不去帮工了,却不断地排队买砖瓦,有钱的直接拉够所有的砖瓦,等着来年化冻以后翻新屋子,钱不够的就先买瓦,直接把屋顶都盖上瓦片。

就算原本不想,买瓦的人家现在都忍不住,春天的时候人家都忙着盖瓦,他们没弄,结果夏天秋汛期的时候,下了几场雷暴雨,风大雨大的,很多人家都开始漏雨。

吃了亏就长记性,这会儿趁着外面来买瓦的少赶紧排队去买。

所以,只要有点闲钱就会想着盖瓦顶。

现在最抢手的就是粮食和先锋大队砖窑厂的瓦!

……

先锋大队的砖窑厂越做越红火,能申请到的煤炭数量也越多,加上周明愈和单腾飞的蘑菇鸭蛋生意又增添了砖瓦交易,能够从煤矿拉到的煤炭就更多。

单腾飞每次都让人特意给周明愈拉煤炭运到东关,然后让周明愈把砖瓦拉过去,两拨交换,也不用付钱,只需要等价交换即可。

不过总归是周明愈赚点便宜,毕竟他的砖瓦烧制要麻烦,而煤炭只需要挖出来简单加工就好。

单腾飞都会多给他一些煤。

这周到的服务,让东关煤炭厂的厂长都大呼羡慕得很呢。

有了源源不断的煤炭,先锋大队自己的煤炭加工也能办起来,把煤块破成煤粉,然后按比例加黄土、水摇成小小的煤饼,再卖给自己社员或者就近的大队。

社员们买了去取暖兼做饭,加上队里分的庄稼杆儿,一个冬天都不用再犯愁柴火的问题。

往年多少人犯愁没草烧呢。

煤炭多了,莫茹就和周明愈去县城托邱云去铸铁办预定一批铸铁炉子。这种炉子像个大花盆,底下三足支撑,炉体上小下大连成一体,上头有烟道和加煤口,底下有出渣口。

这是去年新时兴的简易两用炉子,改造自进口的洋炉子大花盆式样,改造以后炉体简单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ech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