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四章 入城

第四章 入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事不妙,眼看就要露馅,这黑娃竟反应的快:“放你娘的屁,俺家老爷祖籍本就是通州唐家堡,这才来京几年。你个贼厮鸟有种的给爷爷报上名来,回头到了夫人那里,革了你的职让你滚蛋!”

当此灾荒年景,若是没了差事吃饭都是难题,下场与流民何异。这名官兵即便是心中怀疑也不敢拿自己的差事开玩笑,闻听此言立刻就认怂了:“小人该死,竟、竟不知公子身份。公子您、您先请。”

唐小宝那里认识什么狗屁知县夫人了,他连知县姓甚名谁都不知道。适才铁头也正是担心此事,不过唐小宝相信自己的判断。

至于一旁其他的官兵,泊县并未戒严,他们才不想掺和。万一,这小子身份是真的呢。

只要自己足够的嚣张跋扈,对方定然会认为自己来历不凡。他本想着,若是唬不住这官兵,就说自己还是沧州府知府大人的外甥。

大不了露馅了挨顿揍,至少还能赌一把说不定能进城。实际上唐小宝赌对了,泊县城门口的守卒立刻对唐小宝毕恭毕敬起来。

“不知公子高姓大名,公子有所不知。小人亲姐姐就给知县夫人做丫鬟,还请公子给夫人面前说个好话。”

当下唐小宝和对方互报了姓名,原来此人叫陈阿三。没想到这厮的姐姐竟然给知县夫人做丫鬟,唐小宝怕说多了露馅,随口敷衍了几句,慌忙与其告辞。

四人来到了泊县县城内,泊县地靠京杭大运河。这是一个依靠漕运码头而起的小县城,古代每个县的人口,从几万人到几十万人不等。大县与小县是不一样的,像是泊县就是一个仅有两万多人的小城。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漕运的漕,本身就是以舟运谷的意思,古代官船除运粮食外还运许多给朝廷的贡品,如苏州杭州的丝绸、南方的珍贵木材,还有金银、草药、药材、盐等等,都是通过水运,靠船把物资从南运到北,就称为漕运,运到京城之后,再从这里分运至京城各个仓库,比如粮食入海运仓,北新仓、南新仓等,其他物品入各自的仓库。

为防止沿岸流寇抢劫,漕运都由朝廷重兵押送。像是泊县就是往京城运抵漕运物资的中转站,漕运关系着国家收支,自然受到朝廷重视。

本来,这些漕运码头都是设有水路驿站。驿站开支多由地方财政支持,有的一处小小的码头驿站,能够拖垮一县的财政。漕运是个肥差,但凡干上漕运官员的哪一个没有点背景。

这些漕运官员每到一处码头驿站,吃拿卡要更是如家常便饭。漕运货船每次停靠码头,这些官员就会在码头下设的驿站大吃大喝。吃完了,拍拍屁股走人。

而这些码头驿站的开支,是由地方财政出钱。是以,有漕运码头的郡县,往往都不富裕。

唯独与这小小的泊县,却是富得流油。泊县近靠京城,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水路驿站。可是全国各地水路过来的贡品,都需要经过泊县周转分往京城各个仓库。泊县的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先帝登基的第三年,也就是建元二年的时候,升泊口水驿为泊县。而且,泊县的财政开支直接由户部下拨,不经地方财政。

别看泊县不大,可相比于京畿其他诸县,却富裕的多。

泊县依水而建,到了城内往南,约莫一炷香时分就到了泊口水驿,岸边兴建起了成排的驿站。在其他诸县天灾频发,百姓苦不堪言的时候,泊口水驿驿站内却灯红酒绿,醉生梦死。

只是,唐小宝一行人身无分文,想在泊县落脚却是个难题。

“小宝哥,我饿。”囡囡拽着他的衣角,怯生生的说。

铁头却不住地东张西望,看着过往的行人。他的眼神,始终离不开行人的袖口与腰间。古人衣袍宽松,随身携带的银两放在怀里诸多不便。于是,有人就会把银子放在袖口。或者,系个荷包挂在腰间。

放在怀里的银子有点难度,袖口和腰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