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十六章 流民聚众

第十六章 流民聚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像是陈文秀这种老狐狸,他并没有唐小宝所认为的,表面上那么的愚蠢。实际上此人城府极深,唐小宝终究还是太年轻。

陈文秀不过是故意在做戏,他在试探。他想知道,像是唐小宝如此怪异之人,到底有什么来头。

这些稀奇古怪的胭脂水粉,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出来的。而唐小宝更是敏锐的注意到了时局,流民围城粮食暴涨。

这确实并不难理解,其实让陈文秀奇怪的是,这唐小宝竟然以高出市价三倍的价格收购了粮食,他就不怕赔钱么。

要知道,泊县毕竟是京畿之地。且地处漕运要道,朝廷绝不会看着就此不管。

万一朝廷派出大军镇压流民,唐小宝囤积的这些粮食岂不得亏死。

唐小宝是怎么知道,朝廷暂时无力管泊县的事。而是,那个小定王先是去平定了罗通县叛乱的呢。这就有些奇怪了,所以陈文秀在试探。

他要看看唐小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二人言谈之间,陈文秀更是暗暗心惊。

这唐小宝谈吐不凡,更是格局极大。对于眼前的有蝇头小利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主动把粮食捐给了陈文秀,还把赚的几千两银票奉上,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或许唐小宝是在贿赂自己,可陈文秀知道,唐小宝几乎把赚的银子都给了自己。换成谁,也难免心疼。可自始至终,唐小宝都表现得极其淡定。

这样的人,绝非池中之物,也绝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泊县所能容得下的。

此人从身无分文的来到泊县,到眨眼间揽财无数,当真算得上是有些手段。

若是能为己所用最好,若是不能为己所用,陈文秀就决定除掉唐小宝以绝后患。

陈文秀虽然只是个知县,可他这个泊县知县,给个知府都不换。而且,陈文秀的身份也并不一般,能敢把皇城贡品摆在家里肆意享用的人,背后的势力不容小觑。

总得来说,唐小宝这样的人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这种人,只要不能为朝廷所用的话,是不能留着的。这是陈文秀幕后之人,告诫与他的话。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年轻时候的黄巢意气风发,也曾想过为朝廷出力。他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

紧接着,后来的黄巢敲响了晚唐的丧钟。此外,还有满清末年的洪秀全也是屡试不中,最后聚众造反。

还有就是明末的驿卒李自成,当初这些人若是被扼杀在萌芽之中的话,王朝的命运还真就不好说了。

唐小宝离开了县衙之后,也是暗自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他现在才回过味来,这个知县陈文秀,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和自己预想中的一样,唐小宝捐出来的粮食,陈文秀并没有赈济那些城外的灾民。同时,唐小宝给的那些银票,也都被陈文秀私吞了。

而城外的流民逐渐聚众,他们也不傻,很快也就发现了官兵的意图。于是,再等到官兵在城外施粥赈灾的时候,流民们纷纷把矛头对准了官兵,而不再内斗。

“粮食、粮食、粮食!”城外的流民成千上万,纷纷高举着手臂,再朝着城内的官兵叫喊着。

下一刻,他们又喊着:“开城门、开城门!...”

有的流民开始蠢蠢欲动,他们不断往城门口聚集。城墙上的官兵如临大敌,弓箭手们纷纷把箭头对准了城外的流民们。

施粥的时候,都是官兵用吊篮把粥吊到城外去。而城外的流民,则为此大打出手。

如今流民们不再抢夺,毕竟数万人抢二百份粥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现在流民们开始聚众闹事,城内登时惶恐不安起来。尤其是,县衙的陈文秀。

流民造反入城,第一个抢夺的就是县衙。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