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六十八章 马匪

第六十八章 马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肇州府,知州郭天同样也在为城外的流民一事烦忧。很明显,是隔壁平阳府那边,把流民都赶到了肇州。

这些流民都是一张张吃饭的嘴,肇州官仓那点粮食,根本就不够流民们吃的。再者说了,没有朝廷的旨意私自动用粮仓也是重罪。

古代官员为什么都不开仓放粮,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开仓放粮这一举措确实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流民的吃饭问题,体现了国家对百姓们的关心和体恤。可是这么做的后遗症,也是极其可怕的。

生产力低下,且粮食欠收。即便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一亩地的粮食产量也不过是一两百斤。也就是说,古人需要种植十亩地才能勉强赶上现代一亩地的产量。

而且还不能这么换算,这是上等的肥田才有的收成。若是山岭薄地,那真就是靠天吃饭了。百姓们把种子撒下去,一切都靠天意。

首先就是雨水,遇到干旱粮食不能生长,那就只剩下要饭这一条路。此外就是野兔野鸟,还有野猪等等动物的糟蹋。还有就是病虫害,熬过了这些之后,才能知道一年的收成到底怎么样。

等到秋收过后,官府就开始征粮了。三十税一或者二十税一看似不多,可是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才最为致命。

遇到个太平年景还能勉强混个温饱,像是大圣王朝这样的,百姓们则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了。

此外就是服徭役,所谓的服徭役就是每年免费为官府义务劳动。比如说修筑城墙、修建皇陵等等,这些都是免费的。朝廷不会发给你一文钱不说,你还得自备干粮。

没错,你需要自己带着干粮去给朝廷干活。短则一两个月,长则数年。当然,大多数时候朝廷也会顾及到农忙,一般会让农闲的时候,开始征徭役。

而生产力的低下,加上交通运输等诸多不便。一个地方州府郡县的衙门,他们官仓囤积的粮食也并不多。

一般官仓的粮食,都是维持地方官府正常运转的必需品。此外,就是供养士兵打仗所用。

若是地方官仓都用来赈济灾民了,短时间内能够缓解灾情。可是官仓里这点粮食对于庞大的灾民群体来说,其实也是杯水车薪。

一旦打开官仓开仓放粮,那么接下来当地官府也会沦为流民们一样的下场,无米之炊。这个时候若是有流民造反,官府则无力镇压了。

所以说这几乎是个无解的难题,看似无解,实则不然。

不管什么时候,国家再穷依旧会有藏富于民。确切的说,是藏富于绅。

封建王朝是由大地主阶层维护起来的统治阶级,这些地主阶层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为吃喝发愁的。

就比如说唐小宝他自己,唐小宝就是地主家庭。青山村一多半的村民都是他家的佃户,若是他父母不死,自己也断然不至于家道中落。

唐小宝的表哥石小凡豁达大度乐善好施,即便是有着雄厚的家底。可也大多都用来赈济了灾民,对此他倒是不以为意。可知州郭天,却在府衙差点愁白了头。

要命的是此时城外云集的流民中,正在闹匪患。附近的马匪时不常的来滋扰,他们抢劫着原本就一无所有的难民,榨干他们身上最后一点剩余价值。

这让在肇州城内的石小凡不由得勃然大怒,本就惹了一肚子火的他,集结了一干家丁,准备出城剿匪。

唐小宝闲来无事,便也决定跟随一起前往。城门是不敢开的,一旦打开肇州城门,则流民们就会蜂拥而入。到时候肇州城就会不堪负重,势必会出大事。

如何出城,石小凡带着身边的一干家丁,趁着夜色顺着西城墙,让城墙上的官兵用竹篮将他们吊下去。

西城这边较为荒凉,相对过来的流民稀少。唐小宝带着黑娃和来福,跟着表哥下了城墙。

城墙上的官兵们小心翼翼,用绳索拽着竹篮,将唐小宝一行人缓缓滑了下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