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七十五章 南下

第七十五章 南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其实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几乎每朝每代都是如此。苛政,从来没有断过。

郭天似乎看出了胡大军的担忧,于是信誓旦旦的说道:“肇州之事已经上报朝廷,圣上的意思是可以免除肇州百姓三年赋税与民生息。肇州三年免赋税,到时候流民们借胡老爷的那点种粮,难道说还还不上么。”

胡大军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商人自然是‘利’字当先。无利不起早,在利益面前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郭天提出来的方案确实是目前最诱惑人的一个,不但解决了流民问题,自己还能趁机大赚一笔。

一个精明的商人,做事总是果断一些的。胡大军只是沉吟了一下,然后一拱手:“好,老夫答应郭大人的条件。也希望,郭大人能够言而有信。”

郭天甚是高兴,有了胡大军领头,其他的乡绅们就简单多了。胡大军按照这些乡绅们的需求,给予了不同的安置。

十余万流民,最后只剩下不到三万人。而这三万人,则有肇州官府来安置。这样肇州府就轻松多了,郭天终于也可以打开官仓,施粥赈灾了。

然后,就是石小凡和郭天联名上书。将肇州灾民的事上报,最后是请求圣帝裁决,能够免除肇州三年赋税。

按理说,一切都在计划当中。如此一来肇州之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而朝廷也少了十余万流民的暴乱。可谓是,一举多得。

可许多事总是在不会出问题的地方出问题,石小凡和郭天的联名上书,竟然石沉大海。

一向对石家礼敬有加的圣帝,再得到了请求肇州三年免赋的请求,圣帝并没有回复。

这让石小凡都急了,他们接连上了二十七道奏疏。大概是朝廷也被磨的没办法,最后圣旨终于到了。

圣帝最终答应肇州免赋三年,与民生息。

一时间整个肇州城沸腾了,百姓们争相奔走,互相转告。免赋三年,肇州成了大圣王朝唯一的世外桃源了。

即便是天灾不断,可依旧无法阻挡勤劳的百姓们。天降大旱,分到了土地的百姓们便兴修水利引水灌溉。遇到涝灾,便想方设法的排水保证庄稼生长。

至于蝗灾,一般是伴随旱灾而生。百姓们饲养鸡鸭鹅,还有就是捕捉蝗虫,油炸烧烤。

不同于其他地方对于蝗虫的盲目迷信,在肇州,由官府亲自牵头捕捉蝗虫。而蝗虫,也上了肇州城百姓的餐桌。

人们也终于发现,原来蝗虫是如此的美味。蝗虫可食,虫灾便可得遏制。

肇州是个好地方。唐小宝却不想继续待下去了。不止是他,主要是算命先生钱不通不断的簇拥唐小宝南下。

这让唐小宝有些意外:“钱先生,你为何非得让我南下。这肇州,难道说不好么。”

钱不通摇摇头:“就是因为肇州太好了,我才劝公子南下的。”

唐小宝皱了皱眉头:“什么意思。”

“公子是做大事的人,我知道这石公子乃是你表哥。可咱们总不能寄人篱下的一辈子把,男儿汉大丈夫立于天地间,自当创下自己的一番丰功伟业!”

钱不通说的倒是慷慨,可唐小宝却不那么好糊弄:“然后呢,听你说的热血沸腾,我都忍不住想跳起来打人了。”

钱不通叹了口气:“什么事也瞒不住唐公子,我找石公子谈过,石公子压根就没有造反的意思。既如此,这肇州还待着作甚。”

造反起义,似乎成了钱不通的执念。他做梦,都想撺掇这唐小宝恨不能现在就拉起替天行道的大旗,然后成就一番霸业。

钱不通就是想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