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九十九章 分发百姓

第九十九章 分发百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老耆宿并没有理会这个小辈,而是抬手一指。抬着他的青年族人,便朝着董天正所在的方向走了过去。

很显然,这老耆宿找的就是董天正。而董天正也早已注意到了这个老者,老者看起来德高望重,董天正也不敢怠慢慌忙迎了上去。

双方一照面,皆拱手施礼。老耆宿抢先开口:“董大人在上,小老汉乃是我张家一族的族长。董大人上任我通州府,铁面无私为官清廉,小老汉是佩服得紧的。老汉我在船厂造了三十年的船,今日能得见董大人真颜,实乃三生有幸。”

张氏一族在通州沿海乃是大族,没想到这老人竟然是一族之长。董天正慌忙回礼:“老人家过誉了,本官只是但行分内之事而已。”

几个青年放下轿子,老耆宿“嗯”了一声:“小老汉年老体弱,就恕不能给大人行礼了。”

很显然,老耆宿的身子不行了。他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大热的天,还在腿上盖着一张毛毯。

董天正一拱手:“老人家身子要紧,就无须多礼了。”

老耆宿也就不再客气:“想必大人也和这些百姓们一样,担心这船上没有渔获是也不是。”

被对方说中了心事,董天正沉吟了一下:“正是,捕获不到鱼,咱们通州的百姓则难活。本官身为地方父母官,却不能保一方百姓平安,实在心中有愧。”

很显然,这老耆宿吃过的盐比众人吃过的米饭还多。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朝廷无道,和眼前的这个清官没有什么干系。

老耆宿抬起手,轻轻去摆了摆:“大人权且放心,这船上的渔获,怕是没有五万,也得有三万斤。”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震惊了。熙熙攘攘的海岸,无数的百姓瞬间都鸦雀无声。

三五万斤?这艘船...

董天正也是一脸的奇怪,这老耆宿是怎么知道的。所有人都有着同一个问号,不过众人却也知道,这老耆宿说的多半是真。

像是老耆宿这个年纪的老人,简直就是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年轻人遇到不解的难题,都会闻讯老人的原因。毕竟,老人们都是见多识广。

果然,这老耆宿看出众人的疑惑:“老汉我在船厂造了几十年的大船,我观今日风向还有这大船吃水的深度,断定这船上必然收获颇多。再加上大人请看,如此风向这船行进的却如此之慢,若非船上货物沉重,是断不至于如此的。”

一句话提醒了众人,这原本是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从大船吃水深度和航行速度就能看出来,确实是载满了货物。

也有人在想,或许是船舱漏水了呢。不过怀疑之人终究没敢说出口,毕竟谁也不想在众人再次燃起希望的时候,再当头泼上一盆凉水。

“几万斤、几万斤的大鱼,族长说的。”

“族长说这一船至少几万斤大鱼,咱们有鱼吃了!”

“对对对,咱们有鱼吃了。哈哈哈哈,快快快,快去帮忙啊大伙儿。”

船锚放下,码头上的纤夫们纷纷接过船上的缆绳。众人再次的奋力,将大船缓缓靠岸。

此时,船上的水手和船员们,已经高声叫了起来:“鱼,全是大鱼!船肚子里,塞满了大鱼。咱们,有鱼吃了!”

整个船舶码头瞬间沸腾了起来,码头上的百姓们欢呼雀跃。董七七喜极而泣,因为她看到了俏立在船头上的唐小宝。

不是董七七有多矫情,因为深海航船确实是风险重重,在没有指南针的大圣王朝,随时都有迷航的风险。加之民间传言所在多有,都说这次大船出海,九死一生。

可唐小宝回来了,他们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其实大圣王朝造船技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水密舱、平衡舵、减摇龙骨、车轮舟、铁钉和铁锔连接技术、指南针、船坞等,这些传统造船技术的重大发明和应用,在这个时代堪称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