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一百二十四章 阴谋

第一百二十四章 阴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那不一样!”董小六有些气结:“咱们干的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再说了就算是朝廷知道了又怎样。咱们手里有刀有人,怕他个球!”

董小六之所以敢明目张胆的造反,是有着自己的底气的。如今已经天下大乱,光是叫得上名字的起义军不下数百支。这还是,通州府周边郡县的那些流寇。

朝廷就算是有心去剿灭,怕也是无能为力。再者说了,只要手里有兵马就不怕朝廷清剿。大不了,被诏安就是了。

造反不怕你做不大,就怕你势力不够大。你势力太小,就没有和朝廷谈判的资本。朝廷想灭掉你,就跟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可若是你的势力够强大,朝廷就会畏惧。朝廷也不会两败俱伤的打法,一般会采取诏安的政策。

历史上,那些造反的反贼,被诏安的例子不胜枚举。水浒里的宋江,就是个最鲜明的例子。

唯独不同的是,宋江是个官迷。他拿水泊梁山一百零半条好汉的性命做赌注,只为自己的前程。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它也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起义,最终结果确实是被招安了,也确实有过征方腊的事迹。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宋史·张叔夜传 》

我个人是不喜欢宋江这个人物的,尤其是征讨方腊过程中,梁山直接损失了七十多位,这些都是曾与宋江出生入死的兄弟。

打仗的时候有那么多的兄弟,然而回来以后却仅剩二十七人。

可宋江并不在乎这些,他想当官,他想受到朝廷的重用,于是兄弟们的死只不过是他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或许有人觉得宋江是处于好心,想给梁山兄弟们谋一个前程,毕竟谁也不想做一辈子的土匪。

可宋江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拿兄弟们的性命换朝廷给他封了一个武德大夫的名号,授予了楚州安抚使得职位。武德大夫只是表面的虚衔,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官职而已。

相比于宋江,李自成则聪明的多了。李自成数次被诏安的,可他并不相信朝廷。明朝不是没有招安过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而是多次招安他们。但是把他们被招安过来以后,经常是很快就又谋反了。

要是官府靠得住,母猪都会爬上树。这是李自成的座右铭,奈何李自成也不过是个鼠目寸光的农民罢了。

唐小宝不一样,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有大的格局。格局大了,才能窥伺天下。

可唐小宝既然起兵,为什么要拉着董天正父子呢。即便是起兵成功了,这领导者也是董天正父子。

或者说,就算是董天正没有野心,董小六可是豪情万丈想逐鹿天下的。

这个,唐小宝不想多说什么。朱元璋一开始投奔的,朱元璋起初投奔的就是郭子兴部的红巾军。

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起义军,当郭子兴知道他是千户长汤和介绍来的,就把朱元璋留在身边当了亲兵,类似现在的警卫员。朱元璋的勇而多谋,让他在军中树立起了威信。

所以说,树立威信最重要。谁是这支义军的领导者,并不重要。只要你有足够的威信,谁笑到最后谁也说不定。

此时唐小宝的身边,已经云集了一批人才。铁头虽然能力平平,可胜在放心。黑娃对自己足够忠心,打仗也勇猛。

旺财唯命是从,来福和钱不通乃是自己的军师,左膀右臂。孟樊超,则是自己的贴身护卫。

这一切,都是给了自己起事的资本。再者说了,唐小宝真想要起事,没有董家父子的帮助也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董小六,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他,收了通州城十三家铁匠铺。这才安心的打造兵器,伺机起事的。

此时的董小六气急败坏,唐小宝却依旧是云淡风轻:“那又怎样,不过都是杀头的罪名罢了。”

“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