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一百三十四章 鹬蚌相争

第一百三十四章 鹬蚌相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船厂的渔船不如正轨之后,大量的渔获被海捕上来,除了海鱼之外海鱼章鱼、乌贼、海参、贝壳等等,凡是能吃的东西全都不放过。

难道这不会造成过度捕捞么?

当然不可能,这个时代的人口并没有那么多。而且这仅仅通州沿海,而且渔船虽然都是大货船。然毕竟只是一些木船,用的还是风帆动力。

通州城船厂捕获的海鱼,不过是九牛一***而已。就是这九牛一***,却养活了众多的饥民。

至于食盐,更是垄断行业。因为改进了制盐技术,使得制盐成本下降。那些私盐贩子,也无法与盐场抗衡。

试问,当通州城那些上好的食盐,其价格比私盐贩子还便宜的时候,谁还会去买私盐。

而且私盐贩子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不得不在食盐中掺杂一些沙子之类的杂质。这和通州盐场上好的食盐,不可同日而语。

通州城有粮食,还垄断了制盐。唐小宝的势力不壮大就有鬼了,此时的唐小宝手里,有着七支军队。

这七支军队正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星宿所命名,且不说战斗力如何。至少人数众多,唬人还是可以的。

对于流寇们来说,战斗力是次要的。大家伙儿比的,就是谁的人更多。

比如说淮南的沈章,号称麾下兵马五十万。实际上,十几万的乌合之众还是有的。

别被这可怕的数字吓到,或许你会觉得有着十几万兵马的流寇,足以称雄一方了。

实际上,这十几万人在面对数千官兵的围剿,都会溃不成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大伙儿聚在一起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而训练有素的官兵,有着配合默契的战术,还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并不是这些手里拿着铁锹棍棒的流寇们,所能比拟的。

不是说沈章的军队打的官兵望风而逃么,为什么又说会被几千官兵追着打。

沈章军队打的是那些地方官兵,也就是说类似于保安团的地方厢军军队,这些厢军军队连军饷都发不下来,内部早已烂得不成样子。指望这样的军队去打仗,自然不是流寇的对手。

大圣王朝的军队分为京城禁军还有地方厢军,这类似于宋朝军队***。

京城的禁军,是由地方厢军选拔出来的。将地方厢军年富力强的将士,挑选出来编入禁军。剩下的老弱病残,则回到地方编入厢军。

禁军和厢军的待遇也是千差地别,禁军将士的军饷是厢军的三倍。所以,这也造成大圣王朝前期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所有王朝都一样。承平久了,便会武备松弛。

而武备松弛的后果,就是亡国。

再加上官员贪腐,朝政***崩坏。军队中吃空饷几乎成了惯例,圣帝又骄奢淫逸大兴土木。

以至于到了后来,地方上的厢军军饷都没有了着落。这些地方厢军只能自谋生路,有的跟着流民一起造反。有的,则混吃等死的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最终还是无辜的百姓承担了所有,面对层层压榨盘剥,百姓们早已被榨干了所有。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聪明人,也有不知死的家伙。比如说,淮南西路滁州的范四海。

此人盘踞滁州,手下兵强马壮。他就看不惯突然崛起的通州唐小宝,于是兴兵来犯。

范四海的目的也很简单很单纯,他觉得只要打服了唐小宝,自己就是整个淮南的王。

此外,若是攻下通州城更好。通州城可是富得流油,据说有着吃不完的海鱼还有堆成山的盐巴。

这比起挖野菜啃树皮的滁州来说,通州府简直就是人间天堂。

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范四海纠集了手下浩浩荡荡的往通州进发。

“吃他娘、穿他娘,攻下通州吃皇粮!”

鬼知道是谁喊出了这句狗屁不通的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