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一百五十三章 韬光养晦

第一百五十三章 韬光养晦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但凡这些造反的流寇们,总会给自己起一个唬人的名号。这些一般都是自封的名号,比如说明末时期的李自成自称新顺王,后来又叫闯王。

李自成从崇祯二年起事,一直到崇祯十六年称新顺王,中间十四年李自成都没有正式称王,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连一个稳定的根据地都没有,基本上都是打到哪里抢到那里。

至于张献忠,则称“混世魔王”八大王,带领一帮穷凶恶极的亡命之徒揭竿而起,一路杀贪官屠豪门,百姓拍手称快,然而他嗜杀成性,手段残忍,连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也不放过,所到之处往往十室九空,人头滚滚,也成为他最令人唾弃的污点。

唐小宝则不一样,他是天选之子,就没必要再给自己起一个唬人的名号了。

虽然现在各地到处都是自称的帝王之命,什么真龙转世的,唐小宝这个天选之子已经不吃香了。但是现在他笼络人才的方式不再依靠天选之子这个名号,而是更实惠的东西-食物。

确切的说,是更好的食物。

城北的官仓中的粮食已经堆积如山,即便如此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就是连年的灾害还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必须未雨绸缪。

此外,更重要的就是养兵打仗,需要充足的粮草供应。没有粮草,一切都是徒劳。

虽然整个通州城如今是唐小宝说了算,可他还是给部下制定了严苛的军纪。要想转运仓库的粮草,必须有通州府衙门的文书。

即便是唐小宝本人亲自前来,他能让这个管事开仓放粮。可按照规矩,他还是需要出具衙门文书的。

所以,这个管事才大着胆子这么问了一句。

唐小宝倒是非常欣赏他的勇敢,当下笑着从怀里摸出了一份盖着通州府府衙印信的文书。

这管事拿了文书,这才松了一口气:“唐公子,您这边请。”

其实唐小宝一点儿也不喜欢古人的这些服饰打扮,这些衣服看起来好看,实则非常不实用。比如说,那些书生会穿着长袍宽袖,银子也是藏在袖子里。

而唐小宝只能把文书揣在怀里,因为并没有外面的布兜。这样虽然有助于防盗,却非常的不方便。

管事吩咐守卫粮仓的士兵打开官仓,然后,一麻袋一麻袋堆积如山的粮食,使得天权军的将士们彻底的傻了眼。

短短几个月,唐小宝竟然囤积了这么多的粮食,这是大出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

且不说别的,这些流寇们哪一个不是为粮草而发愁。他们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抢。

包括淮南的沈章,也是为大军粮草犯愁。就连朝廷也是无以为继,小定王北上雄州抵御北凉的时候,就是苦于粮草不继。

而唐小宝,则在不知不觉间,储存了这么多的粮食。难怪,前来通州城投奔的人,会有那么多。

看着那些呆傻了的将士,唐小宝看了孔祥鑫一眼:“看什么,搬啊!”

这些用麻袋装起来的粮草五花八门,有粟、黍、稻、菽、大麦、小麦、薏苡等等,你别指望这些东西有多好吃。唐小宝对此,是深有体会。

即便是这个时代的水稻和小麦,也没有现代那样的美味。水稻颗粒很小,且杂质甚多。至于小麦,磨出来的面粉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泛黄的颜色,绝对与白色无关。

而且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做出来的大米还有面粉都差强人意。唐小宝有幸在泊县醉生梦死的茶楼酒肆吃过那些达官贵人吃的米饭和白面,那些才勉强可以入口。

可是这粮仓内堆积的东西,着实让人无语。被称之为菽的大豆还好说,其他的五谷尤其以粟米为主的类似于小米的东西,吃起来就像是一把锉刀在锉你的嗓子眼。

好在等你习惯了这些食物的味道,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将来天下太平了之后,唐小宝暗暗发誓,一定要改进一下这些粮食作物。尤其是,杂交水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