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二百六十七章 来路

第二百六十七章 来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通州,作为唐小宝他们的发家之地,那里的盐场和船厂每年都有着丰厚的利润。这些利润创造的价值,可以源源不断的带来巨额的财富。

有了财富积累,唐小宝才能继续招兵买马。而通州城的百姓们,也都十分怀念唐小宝等人主政的日子。

尤其是,通州城的百姓如今依旧对他们当年的知府董天正念念不忘。董天正清正廉明轻徭薄赋,使得通州城的百姓们过上了短暂的安宁日子。虽然是战乱年代,通州百姓们活的还算是不错。

可这一切都随着小定王的南下彻底化为了乌有,唐小宝他们从通州城经海路南逃之后。通州先是落在了小定王手里,可后来小定王被调回了京城。

唐小宝觉得机会来了,他想杀个回马枪。再次占据通州,从而得到江淮之地。

偏偏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个叫丁蓓志的家伙,这厮在小定王离开之后迅速的壮大。不断的扩充兵马,如今富庶的江淮之地,已经成了丁蓓志的地盘。

这多少还是出乎于唐小宝的意料之外的,唐小宝也曾愤怒过。可福建之地也不太平,他忙着扩充自己的势力。再加上肇州石家出了事,董七七生死不明。唐小宝便把江淮之地暂时搁置了,而江淮的丁蓓志也视唐小宝为眼中钉肉中刺。

丁蓓志知道福建的唐小宝曾在通州发家,本来大家都是流寇,都是造反者。地盘自然是谁占领

了,就归谁的。

丁蓓志也曾派人去福州,向唐小宝请教盐场海水晒盐的方法。唐小宝自然是不肯告知,海水晒盐是自己发家致富的法门,怎可教授外人。

其实海水制盐的方法相对简单,无非就是蒸晒过滤沉淀。然后再是重复几次步骤,直到把海水中的粗盐提纯,达到食用的目的。

可看似简单的方法,却到了明清时期才开始真正普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传统方法为“盐田法”。海水晒盐的加强蒸发方法与液体蒸发技术有关。以往的海水蒸发晒盐,均采用平面蒸发的方法,盐水与流动着的水汽未饱和的空气的接触面积限于盐田的平面面积。一开始,古人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百姓们只是把海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蒸发浓缩海水,使其达到饱和,进一步使食盐结晶出来,这种方法在化学上称为蒸发结晶。

《天工开物 . 作咸第五》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与解盐同。但成盐时日,与不借南风则大异。”

这段记载中的“海丰”就是指明代山东省的“无棣县”。“无棣”一名始见于《春秋左传.嬉公四年》,明初,因避明成祖“朱棣”之讳,改名“海丰”。

唐小宝把晒盐的工匠一并带走之后,通州盐场基本就处于了半瘫痪状态。虽然也能用海水晒盐,可工作效率和晒出来的

食盐质量都已经大打折扣。

所以通州盐场也日渐没落,反而唐小宝在福州重新建立起来的盐场,再次混的风生水起。

唐小宝供养军队,军队日常训练等等所需的物资装备,大多都是来自于贩卖粗盐和咸鱼获取的。不同于其他的起义军,这些起义军基本上都是靠抢。要么,就是吃大户。

每每占领一座城池,就开始大肆的劫掠。美其名曰是不扰穷人,实际上穷人有什么油水可捞的。要抢,就抢那些地主乡绅,富商大贾还有达官显贵们。

一般一个王朝的衰败都是历史的必然性结果,到了末世之后逃脱不了的一个定律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

天下大乱百姓纷纷揭竿而起,最终推翻了之前的王朝,从而建国称帝。这一系列的过程,基本上就是将社会财富重新洗牌。

就算是历代子孙皇帝不会出现昏君暴君,一般这样的王朝最多也就是经过几百年之后,再次轮回成为土地兼并的结果。土地兼并会造成大量是百姓流离失所,很容易造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