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四百零八章 使团

第四百零八章 使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唐小宝御赐的这些玻璃制品不可谓不贵重,至少在这个时代来看,价值连城。而唐小宝,则一口气送了十辆马车。

十辆马车的玻璃制品,萧也赖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些东西对北凉意味着什么,萧也赖非常清楚。

北凉贸易单一,除了畜牧业几乎是没有什么东西。而就是因为这些单一的商品经济,使得北凉在对外贸易的时候,吃尽了苦头。因为对方,可以肆意压价。

比如说,中原商人的药材、茶叶、丝绸、瓷器等等,许多都是必需品。这些商人会抬高自己的商品价值,而对于北凉的毛皮、牛羊之类的东西,则会拼命的压低价格。

所以说,草原游牧民族们发现掠夺反而更为容易和直接。于是,战争就不可避免。

这要是中原王朝羸弱,这些游牧民族便可以通过掠夺获取巨大的利益。可若是中原王朝足够强大的时候,这些草原部落就很困难了。

尤其是遇到旱灾或者雪灾的时候,对于草原部落的部族,甚至于是灭顶之灾。

请注意,这里并不是指的一个个体。而是,整个部族。尤其是雪灾,简直堪称致命。

雪灾往往也有规律,大约是每十年就发生一次严重的雪灾。秋末冬初,所形成的"坐冬雪"是影响最为严重的。除频频发生雪灾。雪灾可以说是游牧民族的噩耗。

这些草原民族骚扰边境,劫掠边民的画面。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其

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草原多雨灾、旱灾、虫灾。对于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而言,这可谓是灭顶之灾。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是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对塞外风雪的描述。雪灾也称为"白灾",《汉书》"宣帝神爵八年;轮台大雪,盈四尺。径皆不通,六畜冻饿乃死。都护上书请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游牧民族雪灾的记载,当时汉朝刚刚一统天山,于是设立西域都护府以北拒匈奴。

《清史稿》也记录了咸丰时期,发生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的雪灾。当时整个蒙古高原,普降暴雪,但是锡盟最为严重。降雪厚度,达到了六尺余深。牲畜死亡三分之二,约三百五十余万头。

对于这些草原游牧民族,一旦发生了雪灾。茫茫大雪覆盖着植被,牛羊没有了草料,只能活活饿死冻死。

没有了牛羊牲畜,那么这些游牧民族的生活来源也就断了。出兵劫掠,似乎成了最后的生存之道。

墨子云"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则亡"。中原百姓尚可储备粮食。而对于这些草原游牧民族来说,就非常困难了。草原部落的幼童,三岁坐鞍骑马;五岁拉弓射箭,多善骑射。

对于农耕,除了他们的土地不适宜耕种之外,牧民对于耕种知识也是一无所知。而大时国的唐小宝,不但给北凉带来了农耕技术文明,还带来了冶铁业的发展。

于情

于理,这北凉国王乌飞都是感恩戴德的。然而,对于国与国之间,过于的仁慈就是害了自己。

像是北凉国王乌飞这样的枭雄,他自然是不甘心与偏安与草原部落的。要知道,中原大地富庶,到处都是金银财宝到处都是美女如云。这些,对他都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当然,以目前的状态来看,三五年内北凉和大时还是有几年的蜜月期的。所以唐小宝大手一挥,直接赠送了十辆马车的玻璃制品。

这些玻璃制品,北凉可以拿来和中亚胡商进行贸易往来。这十辆马车的玻璃制品,每一件对于胡商来说都是价值连城,他们可以从胡商那里换取大量的物资。

唐小宝似乎是有意为之,就是想帮助北凉强大起来。作为使者的萧也赖,内心怎能不感激。

朝中的臣子们则坐不住了,他们不明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