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四百二十八章 道德经

第四百二十八章 道德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郝三刀的确是个神医,虽然不敢说比肩与华佗扁鹊,对于医道整个大时帝国无人能出其右。

尤其是善于外伤的治疗,良医于细节处对症下药。庸医,顽固不化只知照本宣科,医学之道实不知变化万千存乎一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都有精英。每一个行业都有聪明人,这些人不管进入哪一个行业,都差不了。

就像唐小宝领兵打仗一样的道理,唐小宝领兵打仗,墨守成规很容易失败。打破常规,反倒是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治理国家要用正道,用兵打仗要用奇变,治理天下要不有意做什么事。也就是要掌握正变与无为之道。我什么知道应该如此呢?根据我今日所见的情况。现在的天下充满着忌讳,有太多的教条,但是百姓却更加贫穷;百姓有太多的权谋计较,国家政治却更加昏暗;人们有太多的技能智巧,离奇古怪的东西却越来越多

法律命令越来越清楚,盗贼却照样非常众多。所以,圣人说:我不凭个人私心去做事,但百姓能自然生化;我喜欢清静虚灵,但

百姓能自然按正道而行;我不有意去做事,但百姓能自然富裕起来,我没有个人欲望,但百姓能自然保持其质朴的本性。

唐小宝在翻阅《道德经》,虽然道德经这本书他看了无数遍。然而让他惊奇的是,皇宫中竟然珍藏着若干版本。

让唐小宝震惊的是,这道德经的几个版本中,关于大道的解释,有的竟然大相径庭。甚至于,完全矛盾。

一时间,唐小宝只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崩塌了。尤其是,最早的绢帛手抄本中。

我们所熟知的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句,则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陈琳,陈琳!”唐小宝目光惊异的看着手里的手抄本,简直如同看见了大逆不道的洪水猛兽一般。

贴身太监陈琳急匆匆的奔了进来。慌忙施礼:“陛下。”

“此书,从何而来?”唐小宝拿着手里薄薄的手抄本问道。

陈琳愕然:“回陛下的话,奴婢少读史书,并不知道。此事,或许昭文馆校书郎可知。”

昭文馆,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礼仪轻重,皆参议焉。武德四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馆。

宋建国后沿置,再改名为昭文馆,并承唐制,以同平章事为真宰相。以首相为昭文馆大学士、次相为监修国史,末相为集贤院大学士。唐以来,三大馆皆由宰相兼任。昭文馆中

学士﹑直学士不常置,直馆以京朝官充任。以昭文馆与集贤院、史馆为三馆,分掌藏书、校书与修史。

有校书郎二人,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凡学生教授、考试,如国子之制。有学生三十八人,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供进笔二人,典书二人,拓书手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潢匠八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很快,昭文馆校书郎被召见到了金銮殿,唐小宝皱着眉头问道:“此书,从何而来。”

一看到唐小宝手里拿着的手抄本,校书郎瞬间就明白了,于是施礼道:“回禀陛下,此乃先秦皇陵所出。当时前朝承宣皇帝一朝,一伙盗墓贼竟然胆大包天,盗取先秦皇陵。后这帮盗墓贼为官府所擒,而从这伙人盗取的物品中,便有先秦皇陵的绢帛注本。”

唐小宝倒吸一口凉气,道德经被奉为“万经之王”,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

历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