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四百三十二章 推恩令

第四百三十二章 推恩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群臣自然不信,皇帝哪来的这本原始版的古籍。就算是有也是假的,定然是皇帝糊弄群臣的。

一定是的,也唯有唐小宝能干出这种事来。许多精明的臣子已经在想到了,皇帝就是实施新政遇到阻碍,故意想借题发挥。

老祖宗留下来的祖宗家法岂能随意更改,这所谓的道德经定然是假的。

唐小宝早就料到有人会这么说,于是微笑着说道:“校书郎何在!”

校书郎,一个不入流的散官,是没有资格入朝听政的。可为了此事,唐小宝亲自叫人将这个小官吏给叫到了朝中。

这名校书郎第一次上金銮殿,不免有些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听闻皇帝宣召,这才慌慌张张的站了出来,半响嗓子里才说出了两个字:“臣-在。”

“你跟诸位卿家们说说,说说此书的来由。”唐小宝明显有些开心了。

校书郎清了清嗓子:“这、这个,启奏陛下。这、这书确实是先秦皇陵所、所出的,道德经初始本。”

先秦时期,那个时候还没有太多避皇帝讳。校书郎都这么说了,群臣一个个都目瞪口呆。不过,依旧还有人在质疑,质疑这个手抄本的真实性。很有可能,皇帝和校书郎早已沆瀣一气,校书郎不过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办事罢了。

唐小宝愈发的开心了,他甚至于开心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然后背负着双手:“朕知道,知道你们有的人在想什么。你们在想

,朕定然是跟那个校书郎串通一气。校书郎,是照着朕的吩咐,在这混淆视听。这样的手抄本,怎么可能是真的。”

群臣们默然,没有人敢说皇帝说得对。虽然他们在怀疑,可没有人敢当面质问皇帝,这关乎于帝王的威严。

“你们沉默是金,朕也不能高高挂起。你们不相信,朕就让你们相信,来人!”

唐小宝话音刚落,殿外的太监便拿着一个木匣子走进了大殿。唐小宝直接连上都带着笑意了,指着那个抱着木匣子的太监:“给他们看看,诸位卿家们都好好看看。这可是先秦皇陵出土的绢帛本。被几个不长眼的盗墓贼,从皇陵盗出。大伙儿都睁大了眼睛好好看看,到底是朕有没有骗你们。”

木匣子里装着的,正是先秦皇陵出土的原本。绢帛本早已破烂不堪,所以前朝的承宣皇帝才会命宫人弄了个手抄本。而这本初始本的道德经,就收藏在皇宫之中。

群臣有人终于忍不住拿起这个残破的绢帛本,绢帛本上,还有先秦君王的印章。这个,是绝对仿造不出来的。而且,绢帛也是有着年头的古董,也就是说这个绢帛本,绝无可能造假。

而绢帛本上的内容,和手抄本是一模一样。这使得那些臣子们,只感觉天都塌了。

什么圣人云,什么古人曰的。这与他们所认知的思想中,有着巨大的冲突矛盾。在初始本的道德经中,有许多内容都

是与他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比如说,祖宗之法不可违。而绢帛本中,则是明确的写着可以顺势而为。古人的规矩是死的,要根据当下,视情况而制规矩。

唐小宝乐不可支:“你们平日里道貌岸然,总是拿古人云圣人曰跟朕说事。你们这些迂腐酸儒,殊不知完全曲解了圣人之意。这本道德经可是货真价实,看看老子是怎么曰的吧。朕要告诉你们,朕这一生只守皇后一人,你们所谓的让朕为社稷想,广纳嫔妃之事,休得再提!还有,朕要实施推恩令。”

推恩令,是汉武帝玩剩下的。只不过,推恩令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就是分化和削弱,那些诸侯的势力。

“推恩令”为什么被称为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