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四百三十八章 颐养天年

第四百三十八章 颐养天年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西川国王慕云天一反常态,对罗三娃竟然客气了起来。并且当场表示,只要你爹罗英起兵造反,我们西川大军必然会里应外合,对大时朝廷发起进攻。

此次联盟的愿望终于圆满完成了,三娃不由得大喜过望。他辞别了慕云天,很快带着一行人准备返回。有了慕云天的协助,三娃一行人抵达蓝州边关的时候,也是一路顺利。

蓝州城,大时的官兵盘问了三娃一行人一番。发现三娃一行人携带的,确实只是一些寻常的贸易品,于是也就将一行人放行。

离开了蓝州城,罗三娃便急匆匆的带着手下,往川蜀老窝奔去。结果,路上好消息接踵而至。老爹罗英,已经在自己出使西川不久,就起兵造反了。

而且,罗英的川蜀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了朝廷的十几座城池。而唐小宝这边的反应似乎很慢,并没有做出像样的反击。朝廷的城池接连失陷,而罗英的大军一路高歌猛进。

听到这个好消息的三娃,更是大喜过望。原来朝廷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老爹大事可成。

这边川蜀的罗英造反了,山东的罗伟表一看这还了得。竟然被你占了先机,你既然造反了,我也不能闲着。于是,罗伟表杀了朝廷派驻在山东的巡抚和提督,跟着也一起起兵造反了。

这就是推恩令的副作用,这政令一出,瞬间引起了连锁反应。那些手握重兵的诸侯们,趁势而起

群臣倒是炸了锅,纷纷上书劝谏,请求皇帝唐小宝收回成命。否则,就是天下大乱了。

唐小宝并没有理会,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很久了。这些手握重兵的诸侯们,早晚都得被收拾。既然趁着这个机会,正好收回他们的兵权。至于这些造反的,那就逐一剿灭。

推恩令在西汉得到了顺利实施,使得汉武大帝削弱了地方兵权,从而使得皇权得到了空前的集中。可是,为什么后世的帝王们,都没有学到推恩令的精髓,也不再有人,学着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呢。

首先,推恩令的前提就是,中央集权必须足够强大。像是汉武大帝时期,朝廷连年对匈奴作战,朝中更是名臣辈出。像是卫青霍去病等人,哪一个不是名垂青史。

博弈是阳谋。博弈的终局是纳什均衡。推恩令之所以无解,就是因为它制造了一种纳什均衡。汉武帝恰是这个纳什均衡的设计者。

然而汉武大帝的这种模式是不可复制的,毕竟汉武帝之前,文帝景帝就已经给他铺好了路。不到十年时间,从汉文帝时期开始,诸侯就已经“尾大不掉”、屡屡造反的诸侯王,就彻底消停了。

汉初之际最为有名的政论家贾谊,就不止一次的向汉文帝提出削弱藩王势力、以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并推出了初代版本的“推恩令”《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由于汉文

帝自己是藩王上位,现在再去削藩着实有点“出师无名”;再加上当时汉廷还没有“削藩”,济北王、淮南王等人就先后造反(文帝的根基还稳固)。

所以,审时度势之后的汉文帝,并没有正面回到贾谊的建议,每当贾谊说起此事,文帝就会顾左右而言他。

汉文帝刚一驾崩,少年天子汉景帝就开始了轰轰烈烈地“削藩行动”。此事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七国之乱”,以致汉廷的江山差点就易主。到了汉武帝时期,朝廷的军队已经对于诸侯是碾压态势了,诸侯无力反抗,只能选择默认推恩令。

这也是明知道推恩令是个无解的阳谋,后世的那些帝王们却没有跟着学的原因。只因为,条件不够。

唐小宝也是一样,他的推恩令直接导致了川蜀王罗英的造反。紧接着,就是山东罗伟表也跟着起事。大时帝国,表面上看来又是陷入了内乱的局面。

更要命的是,云贵之地的孙行还有湖广的刘文召,也纷纷跟着起事。当然,也不是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