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四百五十五章 无名小卒

第四百五十五章 无名小卒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即便陈琳是自己的贴身太监,那也不能参与机密要事。这一点,唐小宝还是非常清楚的。而且陈琳知道的太多,对他也越是不利。

大概是之前大圣王朝在宫里待得久了,陈琳多少还是有些敏感的。唐小宝就是害怕他这种人多想,才告诉他,非是朕有意瞒着你不信任你。而是作为朕的贴身之人,你知道的事情越多,对你而言往往也是大祸。

换成别的皇帝,很可能最后就会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皇帝是不允许一个知道自己秘密太多的人,活在这个世上的。只有死人,才不会出卖自己。

就算是唐小宝对陈琳信任,万一唐小宝哪天有个意外。新皇帝上任,一样不会放过他。

所以宫中秘闻之类的东西,知道的越少,则越是安全。

陈琳感激涕零,他没想到皇帝还会为自己想的如此周到。当陈琳退下去的时候,孔祥鑫这才斗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启奏陛下,臣仔细调查过沉船经过。总觉得,事有蹊跷。”

唐小宝皱了皱眉头:“你的意思是说,此次运输红夷大炮的沉船,是人为?”

谁知孔祥鑫又摇了摇头:“陛下恕罪,臣还没调查清楚。不过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绝非是触礁。”

唐小宝一惊:“哦,怎么回事?”

“陛下,此次沉船是在潞河。那里只有泥沙淤塞,那里有什么礁石之类的了。再者说了,漕运百年都没有出现

过触礁沉船之事,为什么咱们偏偏这次运输红夷大炮的过程,就出现了意外呢。”

潞河两岸白沙较多,草木不生,水土流失严重,常常淤塞河道,历代统治者不断疏浚整治,漕船来往不绝。金、元、明、清四朝建都于京,所需各种物资绝大多数必途经潞河,水运至京。

潞河成为一条通向京城的重要漕运河道,对京城建设、经济发展、北陲巩固和民众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史·食货志》载:“元都于燕,去江南甚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仅元代一朝,通州就建有十三仓,每年岁朝南粮“多至三百万石”。

元朝人欧阳玄曾描写当时漕运的繁忙景象:“舳舻尾相衔,密次若鳞甲。”

论海运、漕运,凡进京者必走潞河。《京杭运河史》中有记载:“元代南粮北运,每年二三百万石主要由海运至直沽海口,由白河、通惠河至大都。

当年,潞河曾是繁华兴盛之地,南北缙绅、四方贡使、商贾贩庸、帝王南巡、学子会考等均频繁来往于潞河。

这样的一个地方,怎么会出现沉船。

尽管孔祥鑫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可唐小宝还是说道:“你没有别的证据,仅凭猜测怀疑是不行的。沉船之后幸存的船员呢,审问过了没有?”

孔祥鑫又摇了摇头:“船上一百零三人无一生还,只有一个溺水者被救了上来。可是

,在医治的途中也不治而亡了。臣也仔细查过,这些人身上也都没有什么伤痕,也不像是中毒。”

唐小宝倒吸一口凉气:“若是天意巧合也就罢了,若是人为。那么,藏在背后之人,非同小可。”

能让唐小宝尊敬的对手不多,小定王是一个。不过小定王光明磊落,而这个人其幕后的势力,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就连天权军都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到底是什么来头现在还是一无所知。孔祥鑫也只是从片面上,觉得此事事有蹊跷。

沉船古怪,就连遇难的船员们,也是大为的奇怪。一百零三名船员,竟然全都溺水而亡。

只是他们身上都没有致命伤痕,有也是泥沙沉河的擦伤瘀伤。他们,也不像是中毒。

为什么这些人无一生还,这就是个问题了。

正如唐小宝所言,现下你没有任何证据。这两门红夷大炮沉了江底,那么进攻川蜀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