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子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太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罗英到了殿外,看到外面人山人海,满朝文武看起来倒也像是那么回事。儿子大娃带着兵护卫在旁,二娃三娃和七娃等人,则在东首。而四娃并没有和三娃等人在一起。而是,在南门门口的位置。

这些文武百官们看到罗英,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他们不知道这个时候该干什么,到底是跪还是不跪。是现在跪,还是等会儿再跪。、

直到大娃抽出了手中的长剑,长剑指天之后,群臣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跪在了地上:“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为什么不称呼皇上,而是陛下呢?

要知道,纵观整个华夏文明史。从始皇帝开始,历代帝王都是极少有称呼皇上的例子。“皇帝”、“陛下”从秦朝开始,后来才发展出“万岁”“至尊”“官家”等称呼。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

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朝廷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朝廷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朝廷的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例如王莽篡政。

明朝的时候,是叫万岁、万岁爷,

但私下里的尊称,还是以“上”、“今上”等称呼的较多。

虽然历史上也有叫皇上的记载,不过都是极少数。只有到了满清,随着清宫鞭子剧的泛滥,张口闭口的皇上才流行开来的。

至少在唐小宝这个时代,是没有人叫皇上这个称呼的。群臣一起跪地山呼万岁,罗英只感觉胸口登时舒畅起来。

罗英得意忘形,伸出手来:“来来来,大活儿都是自家兄弟,都起...”

突然,说到这里的时候罗英心中一愣:不对啊,我现在是皇帝。怎么能再和这些草莽们称兄道弟,皇帝就该有皇帝的威严,这么说话岂不是堕了自己的身份。

于是,罗英再次干咳一声,拉着长腔:“众位卿家,都平身吧。”

群臣这才起身:“谢陛下!”

然后,百官们又簇拥着罗英,前往他们的大殿。这个大殿才是议事的地方,可惜大殿太小,容不下这么多人。没办法,三品以上的官员只能站在殿外。

龙椅倒是够气派,用的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在现代金丝楠木价值连城,在这个时代也是价值不菲。可是,这个时代的金丝楠木尤其是上千年的金丝楠木还是有很多的。比如说,那些深山老林中。

罗英看着身后的龙椅眼睛立刻就直了,由太监引着群臣入殿,奇怪的是太监引着为首的的大娃带着他的几个亲兵站在了右首。此外,就是四娃带着他的几个亲兵站在左首。

人尚左,左边要比右边的重要。可也有例外,有段时期是以尚右的。至少现在这个时代,是崇尚左边的,左侍郎比右侍郎的地位就要高一些。

为什么要让自己站在右边,大娃一时有些想不通。自己不是太子么,太子该站在左边才对。而他看着那些太监们引着四娃站到了左边,大娃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不对劲。而且,二娃三娃还有七娃几个,也一起跟在了四娃身边。

他娘的,老子玩了一辈子的鹰,居然被鹰给啄瞎了眼睛。老二老三他们,竟然投靠了老四。

大娃心里这么想着,就没有把接下来的事放在心上。接下来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就是三辞三让那几套。先是百官进劝,罗英装模作样一番。

只不过,比起唐小宝来,这个罗英未免显得过于做作了。谁都知道你罗英为什么急于做皇帝,可罗英还在那卖力的表演着,甚至于义愤填膺。

终于,在群臣劝进三次之后,急不可耐的罗英,这才心满意得的坐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