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五百零八章 北返

第五百零八章 北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旺财是不管这一套的,素来大大咧咧的他本就嗓门奇大,见到唐小宝如痴如醉的样子,旺财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开口提醒。

唐小宝一惊,这才回过神来。他很快将这本奇书揣进了怀里,然后“嗯”了一声:“走。”

一路上都相对太平,天下也不总是充满了昏官贪官。毕竟刚刚建国,各地的吏政其实还算清明。即便是有些碌碌无为的地方官,好在也没有太大的差错。

唐小宝一路继续南下,本想着再过两个月就能到达琼州了。

琼州,换成现在最多也就是一两天就能飞过去。然而在这个时代,短则半年长则数年都有可能。

即便是一路上马不停蹄,也需要数月时间才能抵达京城。

当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原本想着就能尽快抵达京城的唐小宝。在路上,竟然收到了八百里加急。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得是驿站,一般每隔二十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传送的速度可达到每天四百里、六百里、最快达到八百里。

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专用来表示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

而驿站其实会给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样驿站也是最为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

明朝的驿站制度就可见一斑,后来明朝的崇祯皇帝裁撤驿站,结果裁撤出来一个李自成,结果成了大明王朝的终结者。

然而驿站却不能不存在,毕竟这个时代消息闭塞。心信息快递的驿站制度,能够大大缩短时间。

比如说某地发生了灾害,若是没有驿站,等灾情无法控制的时候,怕是朝廷还依旧被蒙在鼓里。

至于打仗则更为重要了,边关战事迭起,八百里加急就显得尤为重要。

消息传到京城需要时间,这这个时候必须及时有效的组织起来防御。驿站,就成了重中之重。

在各种驿里服役的人,一般叫做“驿丁”、“驿夫”、“驿卒”、“驿隶”。从名称来看,他们的身份比较低下。陆路上的驿丁,也同样受到煎熬。

他们在烈日之下,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倾盆大雨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身背文书袋,匆匆奔驰在驿路上。敦煌有一幅晚唐时期题为《宋国夫人出行图》的壁画,就描绘了当时驿使身背布袋的形象。他们日常的任务很繁重,除途中奔跑着传递文书外,还要兼管扫洒驿庭等事。

驿卒其实是个辛苦且危险的职业,律法中把邮递过程中的种种失误的处罚,都规定得很细。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

比如说唐朝规定,驿长应负有若干责任,首先必须每年呈报驿马死损肥瘠,呈报经费支出情况。若有驿马死损,驿

长负责赔偿;若私自减去驿站人员和马匹,则“杖一百”。对驿丁的处罚更严。唐朝规定,驿丁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

唐律还规定,凡在驿途中耽误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

有人问:“执行八百里加急这样的重要任务,被敌人或强盗半道劫去了怎么办”唐律规定假如耽误的是紧急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误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这也就造成了历史上许多驿卒造反的情况,要么就是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回去也会遭受严厉的处罚。

而唐小宝收到的八百里加急,却并不是驿站发出来的。而是,京城的天权军孔祥鑫。

书信是半个月之前发出去的,按理说早该到唐小宝手里。只是唐小宝一行人行踪无定,这封加急书信也是好不容易才到了唐小宝面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