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录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时太祖 > 第五百一十三章 琼州

第五百一十三章 琼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生死相依两情相悦,生而同衾,死亦同穴。

唐小宝很知足,他成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又有了心心念念的心上人陪伴,他的人生堪称完美。

然而这些大时国的百姓,普天下的百姓。不管是北凉也好西川也罢,这些百姓们依旧困苦。

唐小宝是圣人,也不是圣母心泛滥。他只想让这个时代的百姓们,能够吃饱穿暖。这是他作为一个帝王,最起码的责任。

董七七害怕唐小宝会责备她,谁知二人见面之后柔情蜜意,所有的不快都抛诸脑后。

唐小宝也无奈,董七七就是这样的性格。他只能尽可能的挤出时间来,陪陪她。

还有几个极为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虽说是野生水稻找到了。可是这株水稻在琼州府衙,是将这株水稻运到贺州来呢,还是唐小宝继续南下去琼州。

思来想去,唐小宝决定去琼州。因为他不确定,这么一株水稻在马车里长途跋涉之后会不会出问题。

万一这株水稻挂掉了,那么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于是,在贺州待了几日的唐小宝,还是在众人的不解中继续南下。

眨眼间又是月余,在高州的时候,唐小宝终于和孟樊超见面了。

见到唐小宝的那一刻,孟樊超泪流满面:“陛下,臣孟樊超,叩见陛下万岁。”

孟樊超的激动不是久别重逢,而是他完成了唐小宝交给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他苦苦寻找的野生水稻。

唐小宝也自欣慰:“

好了,起来吧,朕还真怕你出什么意外。孟樊超,朕问你。这朕让你寻找的水稻,是真的么。”

唐小宝学过农业,可他还是不太确定,会不会是孟樊超找错了,毕竟孟樊超不是这方面的专业。

谁知孟樊超却笃定的点点头:“是的陛下,臣都是按照您的吩咐要求,终于找到了这么一株水稻。”

首先必须有配套的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杂交,产生有生育能力的种子,而水稻播种需要大量的种子,母系水稻它只有雌性,它自己无法结出种子,这时候需要保持系,有了保持系,它能够让这株母系的后代产生同样的母系。有了批量的恢复系和批量的保持系,就可以进行大规模杂交,培育出大量的杂交种子,这就是三系杂交水稻原理。

唐小宝不确定能不能成功,可凡事都得实验之后才能得到结果。

就像是我们所吃的小米,之前可是先祖用狗尾巴草驯化而成的,虽然这是经过了一个相当漫长曲折的过程。

中原是水稻的发源地,早出现的水稻是粳稻。栽培水稻主要分为两大类籼稻和粳稻。籼稻适合生长于南方湿热地区,今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以种植籼稻为主;粳稻适合生长于北方干凉地区,今中国黄河流域以及更北方的东北地区,是粳稻的主要产区。

这个时代水稻的亩产也不过两三百斤,其实这已经

是个非常高产了。而且还是上好的肥田,普通的农田亩产一两百斤都很正常。

唐小宝不敢奢望让水稻实现亩产千斤,他只要水稻能够亩产四五百斤的样子。贫瘠的土地,也能达到三百斤以上,这就足够了。

若是能够实现,甚至于可以使得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翻倍都不是梦。

除了水稻,此外就是小麦的改进也非常重要。好在唐小宝的农科专业的,不敢说他能够培育出来新品种,至少改良一下还是没问题的。

在京城的皇宫大内,就有专门开辟出来的几块麦田。

民间有个谚语: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黎民百姓五谷收。

古代的帝王们为了乞求上天能够五谷丰登,也是在每年春耕的时候,会亲力亲为的。当然,皇帝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历朝历代,皇帝的春耕,体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进步,既表达了重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